神经质而又有点邋遢的喜剧演员,带着小知识分子的怯懦,犹疑和敏感。他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他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情绪。他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遇到了安妮。他被安妮的魅力倾倒,近乎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活泼时髦的姑娘。
伍迪·艾伦介绍:
伍迪·艾伦,美国电影导演、戏剧和电影剧作家,电影演员、爵士乐单簧管演奏家。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穷苦的犹太人家庭。原名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格斯伯格。高中时代就为广播电台写笑话,为电视台写娱乐节目,后在纽约大学求学。<br/><br/> 1961年,艾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厅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深受欢迎。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1965年的《风流绅士》,他本人参加了演出。这部剧嘲弄了上流社会的男女们,以偷情排遣他们生活的无聊。1969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傻瓜入狱记》,揶揄了三十年代强盗片中的英雄,颇受学生的欢迎。1971年他自己编导并主演的《香蕉》,是一部讽刺政客行径的喜剧片。《性爱宝典》(1972,即《性欲奇谭》),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题材,全片由七个性问题组成。1973年的《傻瓜大闹科学城》也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表现现代人对未来的科学不知所措,讽刺机械破坏了文明。1975年的《爱与死》,讽刺了知识界熟悉而关心的事物,获得了西柏林电影节的特别奖。1977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安妮·霍尔》,这部影片是他的最佳作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四项金像奖,并获该年度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四项大奖。1979年拍摄的《曼哈顿》,描写纽约这个大都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两性之间的关系),表露了城市人精神生活的空虚孤独人而产生缺乏安全感的现象,获得纽约电影评论最佳导演奖和第三十三届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奖。<br/><br/> 伍迪·艾伦写作的主题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为,他善于吸取无声片喜剧的优点,配合自己一套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机智对白,尤其是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其讽刺对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电影、电视、犹太人习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环境,他的那种“内行人笑话”的幽默感,将无法理解,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国本国观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在非英语国家则有所隔阂。挑剔的法国人称他为“美国电影界惟一的知识分子”。<br/><br/> 伍迪·艾伦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新片推出,产量稳定的同时也能坚持自己的特点,这也是他的影迷们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他的其他知名作品包括1992年的《贤伉俪》,1993年的《曼哈顿神秘谋杀》,1995年的《无敌爱美神》,1996年的《人人都说我爱你》,1999年的《甜蜜与卑微》,2000年的《暴发户》,2002年的《好莱坞式结局》等。2005年,他转变风格,导演了惊悚题材的《赛末点》,好评如潮,2006年他与斯嘉丽·约翰逊再次合作了《独家新闻》。2007年又与伊万·麦克格雷格和柯林·法瑞尔合作了犯罪题材的《卡珊德拉之梦》,2008年再次回归两性话题,与斯嘉丽·约翰逊、佩内洛普·克鲁兹、丽贝卡·豪尔三位美女和西班牙实力男星哈维尔·巴登合作了《午夜巴塞罗那》。
衣着时髦,个性活泼。带着对大城市的幻想一心想成为歌星。她邂逅了艾维·辛格后,就搬到艾维的住处。开始的时候,她和艾维两情相悦,相处十分愉快。一段时间以后,她与艾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于是,她开始在曼哈顿的夜总会打工唱歌。她的演唱引起了歌曲作者托尼·罗西的兴趣。她被托尼·罗西的花言巧语打动,决定与罗西一起到好莱坞发展。
黛安·基顿介绍:
黛安·基顿,1946年1月5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美国女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1970年,初次登上银幕,参演喜剧电影《爱情游戏》。1972年,出演犯罪电影《教父》。1977年,凭借喜剧电影《安妮·霍尔》获得第3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1年,主演爱情传记电影《烽火赤焰万里情》,她凭借该片提名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4年,主演爱情电影《亡命之恋》,她凭借该片提名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1987年,自编自导纪录片《天堂》。1991年,主演喜剧电影《新岳父大人》。1993年,主演悬疑喜剧电影《曼哈顿神秘谋杀案》,她凭借该片提名第5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1997年,凭借剧情电影《马文的房间》提名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04年,凭借剧情电影《爱是妥协》提名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07年,由其主演的喜剧电影《因为我这么说》上映。2010年,出演爱情喜剧电影《早间主播》。2013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盛大婚礼》。2017年,获得第45届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2019年,主演喜剧电影《老太啦啦队》。2022年,由其主演的喜剧电影《麦克和丽塔》上映。
歌曲作者。安妮的演唱博得了他的掌声。他其实是一个色狼,垂涎于安妮的姿色与才华。他通过花言巧语打动了安妮,并且带着安妮一起到好莱坞发展。
保罗·西蒙介绍:
<p>Paul Simon first gained world wide recognition as the writing talent behind the popular American folk-rock duo Simon Garfunkel formed with fellow musician Art Garfunkel.</p><p></p><p>Paul Simon still tours occasionally, both as a solo artist and with his old musical partner Art Garfunkel. He is married to Edie Brickell. In 1994 Paul Simon held 14 sold out concerts in Nantes (France) with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fusion players: Nino Manore (Italy), Francis Mc Gowan (UK), Gissele Masarde (France), Nik?a Svili?i? (Croatia) etc.</p><p></p><p>When Simon Garfunkel split in 1970, Simon quickly began his solo career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self-titled album, Paul Simon. This was followed by There Goes Rhymin’ Simon and 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 both of which featured chart-topping hits such as Loves Me Like A Rock and Kodachrome.</p><p></p><p>In 1986 Simon released the immensely popular Graceland, which featured the groundbreaking use of African rhythms and performers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In 1990, he followed up Graceland with the successor album The Rhythm of the Saints which featured Brazilian and Cajun musical themes. These albums helped to popularize world music as a genre.</p><p></p><p>He co-wrote the unsuccessful, but critically acclaimed musical The Capeman with Nobel-winning poet Derek Walcott in 1997. His most recent album, Surprise, was produced by Brian Eno.</p>
艾尔维·辛格的朋友,电视导演。一次,他和艾尔维·辛格一起去打网球,凑巧在那里邂逅了安妮·霍尔。此后,他和安妮·霍尔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暧昧。
托尼·罗伯茨介绍:
David Anthony "Tony" Roberts (born October 22, 1939) is an American actor.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roles in several Woody Allen movies, usually cast as Allen's best friend.<br/><br/>Early life<br/><br/>Roberts was born in New York City, the son of Norma (née Finkelstein), an animator, and CBS radio announcer Ken Roberts. His family was Jewish. He has a sister, Nancy, and is the cousin of late actor Everett Sloane. Roberts attended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nd made his Broadway debut in 1962, with a role in the play Something About a Soldier.<br/><br/>Career<br/><br/>Film<br/><br/>Roberts is best known for his collaborations with Woody Allen. In Annie Hall, he portrayed Alvy Singer's best friend Rob. Other Allen films and/or plays in which he has appeared include both the Broadway and film versions of Play It Again, Sam (not actually directed by Allen), Radio Days, Stardust Memories, Hannah and Her Sisters, A Midsummer Night's Sex Comedy and Woody Allen's segment for The Concert for New York City.<br/><br/>Roberts memorably portrayed the badgering Deputy Mayor Warren LaSalle in The Taking of Pelham One Two Three. He also appeared in the Sidney Lumet films Serpico and Just Tell Me What You Want.<br/><br/>Theater<br/><br/>Roberts' Broadway credits include Barefoot in the Park; How Now, Dow Jones; Murder at the Howard Johnson's; Promises, Promises; Sugar (the musical version of the movie Some Like It Hot); The Sisters Rosensweig; They're Playing Our Song; Victor/Victoria; The Tale of the Allergist's Wife; and Cabaret. In May 2007, Roberts returned to Broadway in the roller-disco rock musical Xanadu.<br/><br/>Television and radio<br/><br/>On television he has appeared on The Carol Burnett Show, Matlock, and Law & Order. On radio he was a regular performer on the CBS Radio Mystery Theater.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克里斯托弗·沃肯介绍:
在母亲的影响下,克里斯托弗·沃肯和他的两个兄弟在50年代已是电视节目的儿童演员。十六岁那年,他首次登上百老汇舞台,在名导艾利亚·卡善的《JB》中担任角色。后就读于奥弗司特勒大学英文系,但未毕业。在参演话剧和电影之前,克里斯托弗·沃肯在音乐剧院接受舞蹈培训。在电视的黄金时期,克里斯托弗·沃肯最初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连续剧和电视娱乐节目中。参与Martin and Lewis在音乐喜剧节目The Colgate Comedy Hour的彩排之后,克里斯托弗·沃肯决定要作一名演员。1953年,他成为电视节目The Wonderful John Acton的解说员。在此期间,他被昵称为“Ronnie Walken”。 <br/><br/>从1963年起,沃肯投身于剧坛,并改成现在的艺名。他先后演出了《冬狮》、《玫瑰纹》等剧,获得了戏剧评论奖最佳男演员称号。1971年,沃肯第一次在影片《安德森的录音带》里担任配角,从此走上银幕。这位演员身材细长,头发与眉毛均淡黄色,脸上透射一种宁谧的心境。所以,一开始专演文质彬彬的青年,如《下一站是格林威治村》里的诗人。然而,在反战电影《猎鹿人》(Deer Hunter)里,他一反戏路,改饰一个被战争摧残得丧失理智的精神分裂症者——尼克。尼克原是一个豪爽的钢铁工人,来到越南战场上以后,被那里的残酷景象吓坏了,精神完全崩溃,连美国也不愿回,在西贡的赌场表演“俄罗斯轮盘赌”式自杀。这时沃肯表演的尼克,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只有麻木不仁的表情。由于出色的表演,沃肯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美国报刊称沃肯饰演的尼克是“受战争创伤的美国青年一代的化身”。之后,这位得奖主还拍了《天堂之门》、《黑狐大行动》、《灵异杀机》等。90年代出演的有《黑道皇帝》、《致命浪漫》、《低俗小说》、《捕鼠记》、《断头谷》等风格各异的影片,沃肯扮演的配角个性十足,表演极富魅力,令人过目难忘。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多在好莱坞喜剧大片中担任角色,发挥幽默本领逗人开怀。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比佛莉·德安姬罗介绍:
比佛莉·德安姬罗,1951年1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美国女演员,制作人,主要作品有《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西格妮·韦弗介绍:
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1949年10月8日生于纽约,原名苏珊·亚历山德拉 ·韦弗。父亲是著名的电视制片人,母亲是一名为家庭牺牲了事业前程的演员。西格妮从小在家庭保姆的精心照料下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家是全家人的家常便饭。<br/>代表作品-异形系列<br/><br/> 到她10岁那年,他们一家先后在30个地方居住过。1961年,西格妮进入Brearly女子学校读书,因为个头明显比班上大多数同学要高很多,经常被同学们取笑,为获得同学的接纳,她只好接受了班上小丑的角色。<br/> 1963年,在《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中扮演西格妮·霍华德一角后,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样子。此前,她已经在学校戏剧作品《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演过女主角。1965年,和一家剧团合作,在《欲望号街车》等艺术作品中出演角色。1967年中学毕业后,她在以色列的集体农庄里呆了几个月时间,和记者亚伦·拉萨姆订婚,不久又解除婚约。1969年进入斯坦福大学,专修英语文学,在校期间参与学校戏剧表演。1971年申请前往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深造,因为个子太高,被专业课教授拒之门外,只能饰演妓女或老年女人一类的角色。1973年遇到一队富有才华的编剧和演员,之后经常跟着他们。耶鲁大学毕业后,西格妮认真开拓自己的舞台表演事业,但身高问题仍然阻碍着她的发展。1979到1981年间,她和克里斯多弗·杜拉合作创作了戏剧《Das Lusitania Songspiel》并一连主演了两季,开始引起人们关注,她还因此获得了一个戏剧奖。70年代中期,她先后参加了几部电视作品的演出。<br/>女英雄艾伦·雷普利少尉<br/><br/> 1977年,在伍迪·艾伦执导的《安妮·霍尔》(Annie Hall)一片中露了6秒钟的脸,突然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开始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电影。西格妮1979年在《异形》(Alien)中饰演的“太空英雄”雷普利形象,使她“一夜间”成了明星,并因此获得英国电影奖提名。1982年她主演的《危险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一片,在澳大利亚取得极大成功,后来获得一项奥斯卡奖。1984年10月1日,西格妮和拍拖近一年的吉姆·辛普森结婚。此后,她继续在事业的道路上求索。1986年参演的《异形续集》(Aliens II)取得轰动性成功,西格妮因此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双料提名。之后,西格妮进入自己电影事业的多产期,先后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等多项提名。离开戏剧舞台多年后,她又于90年代中期重登舞台,参加了一部杜拉戏剧的演出。1997年的《冰风暴》(The Ice Storm)一片,为她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的一个大奖和一项金球奖提名。如今的西格妮,虽然已经50多岁,却仍然是好莱坞令人瞩目的一颗才艺女星,保持着世界级美人的称号。西格妮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世界地图》(A Map of the World)、《银河追缉令》(Galaxy Quest)和《打工女郎》(Working Girl)等。<br/> 备受影迷期待的3D立体巨制《阿凡达(Avatar)》于2009年12月10日在伦敦举行了首映礼,这部影片是女影星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的大银幕收官之作。西格妮·韦弗饰演格雷丝·奥古斯汀博士,英勇战死在潘多拉星球上。是联系主角和纳美人的关键人物。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杜鲁门·卡波特介绍: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1924年9月30日,卡波特生于新奥尔良。幼时父母离婚,送到南方的亲戚家寄养。从17岁起在《纽约人》,《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早期作品体现了美国南方文学的传统,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描写一个13岁的孩子到南方寻找亲生父亲的故事,引起注意。代表作《冷血》是根据作者6年的实地调查堪萨斯城的凶杀案所记录的材料写成的。1975-1976年根据日记和亲友来信撰写真人真事的《应答的祈祷者》,由于亲友反对未能发表。1979年,在《老爷》杂志发表非虚构短篇小说《炫耀》,笔法生动活泼。198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给变色龙听的音乐》。1984年8月25日晚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享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