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珍珠演员表

添加角色
  • 破风筝  陶金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陶金介绍:

    陶金,原名陶京三,男,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河北省新乐市承安镇陶家庄,中国内地男演员,舞蹈演员。主要作品有:《摇滚青年》《几度风华几度愁》。

  • 方母  孙景璐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孙景璐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方大凤  魏喜奎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魏喜奎介绍:

    魏喜奎,女,祖籍河北唐山,出生于天津市蓟县,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奉调大鼓和北京曲剧演员。诞辰:1926年8月19日,农历丙寅年七月十二日;逝世:1996年3月23日,农历丙子年二月初五日。她既是曲艺,曲剧的头面人物,又精通京剧,评剧,歌曲又擅丹青。她融乐亭大鼓,奉天大鼓,辽宁大鼓的曲韵精华为一体,创成奉调大鼓,为曲坛增添了一个新曲种,可谓功深艺博。代表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箭杆河边》《方珍珠》《泪血樱花》等。

  • 方珍珠  小王玉蓉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小王玉蓉介绍:

    <p>小王玉蓉,女,京剧旦角。王玉蓉之女,马长礼之妻。幼随母向王瑶卿学戏,六岁登台在《雁门关》中饰香姐。1942年就读北京光华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拜筱翠花、荀慧生学花旦。又从宋德珠习武。1950年组“蓉菁京剧团”后巡演于江南各地。1951年同叶盛兰合作在天津等地演出。1952年在电影《方珍珠》中担任主角。1957年参加北京京剧团为主要演员。1960年随团赴香港演出。其间也从事过导演工作。能戏有《汉明妃》、《大英节烈》、《十三妹》、《乾坤福寿镜》、《貂蝉》、《红楼二尤》、《拾玉镯》等。</p>

  • 匪军官  丁里;李卓云;刘旭东;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丁里;李卓云;刘旭东;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琴师  张立德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张立德介绍:

    <p>张立德,男,中国话剧演员。1930年代参加中国旅行剧团。1937年12月30日,该剧团由田汉编剧、洪深导演的《阿Q正传》在武汉演出,张立德饰演七斤。武汉沦陷后,随中华艺术剧团(欧阳予倩、姜明、张立德等)抵达香港。1940年出演战争电影《胜利进行曲》。1941年在重庆参与创办中华剧艺社。1983年在“中旅”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p>

  • 白二立  侯宝林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侯宝林介绍: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相声大师,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相声老前辈郭启儒搭档,合说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人物关系有错误5212146已反馈有错误8210921已反馈有错误5389410已反馈有错误6503已反馈有错误8608544已反馈有错误5553756已反馈有错误8553710已反馈纠错关闭纠错中文名侯宝林

  • 黄吉臣  郭启儒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郭启儒介绍:

    郭启儒,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1923年,开始在北京学演文明戏。1925年,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1927年,在北京天桥,先农市场,东安市场,隆福寺等地卖艺。1932年,与于俊波在百代公司灌制了相声唱片《俏皮话》。1940年6月,开始与侯宝林合作,二人应邀到天津驻场演出。1942年下半年,开始在商业电台说相声。1943年,因收入不够,开始在在天津几家园子里赶场说相声。1945年底,回到北京,与侯宝林辗转于各个剧场说相声。1950年1月19日,他参加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致力于相声的改旧创新。1951年7月20日,赴朝鲜前线慰问。1955年5月,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1962年,因年龄问题,渐渐淡出舞台。1969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郭启儒以憨厚朴实的表演风格烘托出侯宝林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两人对比鲜明,配合默契,是相声界有名的黄金搭档,他们创作,改编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作品,提高了相声艺术的地位,开创了相声的巅峰时代。

  • 李将军  高占非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高占非介绍:

    高占非,本名高执欧,著名演员。他一生出演了近百部影片,为早期的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从小就喜爱戏剧,电影,尤其擅长皮簧。家里不准他学艺术,被迫进入了保定军官学校,当过吴佩孚部下的秘书。后来他离开了军校,到上海去投靠同学。经亲友的引荐,进入明星公司当临时演员。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演艺生涯。代表作《南国之春》。

  • 向三元  顾而已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顾而已介绍:

    <p>顾而已(1915年-1970年6月18日),字斧淮,江苏南通人,中国演员、电影艺术家。文革受难者。</p><p>1930年来到上海,演过电影、话剧,受到好评。48年去香港,与顾也鲁等人创建“大光明影业公司”,出品了《水上人家》、《小二黑结婚》等。</p><p>49年后回到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过《天仙配》等影片。文革时,由与他曾在30年代与江青(蓝苹)有过交往,了解其历史而遭到迫害。1970年6月18日,顾而已在五七干校自杀。</p>

  • 丁副官  王恺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王恺介绍:

    <p>1940年代至1950年代男演员</p>

  • 三姨太  沙娜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沙娜介绍:

    <p>沙娜,女,中国电影、话剧演员。抗战期间,1940年代初期,演员徐风加入上海艺人剧团,随剧团到北平演出,结识了沙娜,后来两人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徐风和沙娜夫妇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p>

  • 孟小樵  郑敏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郑敏介绍:

    郑敏,1985年3月31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9级,中国内地女演员。曾出演《篮球宝贝》,《你是我的传说》。

  • 王力  顾也鲁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顾也鲁介绍:

    顾也鲁,原名顾念椿,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吕舍镇,中国内地演员。1934年,在吼声剧社排演独幕话剧《压迫》,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193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情天血泪》。1943年,在爱情电影《渔家女》中饰演学生崔时俊。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小二黑结婚》。1956年,出演古装剧情电影《李时珍》。1961年,出演谍战电影《51号兵站》。1964年,出演剧情电影《血碑》。1975年,主演剧情电影《难忘的战斗》。1981年,在剧情电影《子夜》中饰演银行总经理杜竹斋。1989年,出版回忆录《艺海沧桑五十年》。1993年,主演儿童剧《欢乐家庭》。1996年,由其创作的回忆录《影坛艺友悲欢录》出版。2003年,出版回忆录《上海滩从影记》。2005年6月,顾也鲁被上海影评人协会评选为上海16名优秀电影人之一;同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授予顾也鲁“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2009年12月23日凌晨四时三十分,顾也鲁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3岁。

  • 河南坠子  王玉珍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王玉珍介绍:

    王玉珍,女,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生于1935年,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 老妈  范雪朋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范雪朋介绍:

    范雪朋,原名姚雄飞,江苏宜兴人,中国电影女演员。1926年出演处女作《娼门之子》,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代表作有《儿女英雄》,《啼笑因缘》,《布谷鸟又叫了》等。1974年文革期间因肺癌逝世。

  • 警官  陈风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陈风介绍:

    <p>陈风,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氏,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作家、辞赋家。飘蓬不定,平日塞北江南。耽于琴箫、诗酒,佛道黄老,亦常枕松对月。时时往来红尘内外求学,略通诗词、文、赋,其风清幽典丽,引人深思。主要作品有:辞赋作品《哈尔滨赋》《汶川祭》,文学赏析《采薇》、悬疑谍战小说《人事》</p>

  • 巡官  周文彬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周文彬介绍:

    周文彬,出生于中国上海市,中国男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

  • 经理  李煊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李煊介绍:

    <p>李煊,中国电影男演员。解放初期在上海国泰、大光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p>

  • 学习组长  高歆武;赵家璇;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高歆武;赵家璇;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蔺相如  纪玉良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纪玉良介绍:

    <p>纪玉良,上海京剧院老生演员,原名纪云峰,曾用名纪应甫,祖籍北京。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自幼酷爱京剧,中学时代向魏公陶学过《四郎探母》等戏,1936年拜马四立为师学老生,1937年下海正式搭班,在平、津、沪等地演出,边习艺边演出,期间向陈秀华、瑞德宝、张少甫等学艺。1940年与李玉茹、王金璐等中华戏校毕业生搭班赴沪,改名纪玉良。后又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后同台。1951年参加上海人民京剧团,为该团主演。1955年并入上海京剧院,1971年调到上海“五·七”京训班任教,1978年调回上海京剧院一团。</p>

  • 廉颇  赵德钰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赵德钰介绍:

    <p>京剧花脸演员。《立言报》继1936年秋评选“四小名旦”之后,于同年底又发起了一次“童伶选举”。当年“童伶选举”的条件,必须是正在坐科的学生,实际上只有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校的学生。投票截止日期是1936年12月31日。1937年1月10日公布选举结果:李世芳得票最多,18414张,当选为“童伶主席”。下边分生、旦、净、丑四行的冠亚军,其中净行冠军是裘世戎,亚军是赵德钰(中华戏校学生),第三名是洪德佑,第四名是沈世启。并定于1937年1月17日颁奖。</p><p></p><p>1951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局收购大舞台,改称人民大舞台,剧场所属共和班一并被吸收,实行前后台由经理统一经营管理。经理张革非,主要演员有赵德钰等人。</p><p></p><p>1959年,上海京剧院学馆初创,1960年9月正式开学,由剧院内有教学经验的演员、乐师担任教师。赵德钰是教师之一。</p>

  • 四胡  韩德荣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韩德荣介绍:

    <p>韩德荣(1919—1994),男,著名曲艺弦师。他出生于曲艺世家,其父韩永先为“拆唱八角鼓”的老艺人。韩德荣自幼便拜“鼓界大王”刘宝全为师,得到了刘宝全的悉心传授,后为刘宝全担任四胡伴奏,1935年,刘宝全在百代公司灌制了全套的《大西厢》唱片(共三张),便由年仅16岁的韩德荣担任四胡伴奏,此时他便展现出惊人的艺术造诣,刘宝全听过这套唱片后夸奖韩德荣为“小胡琴王”。后来由于刘宝全与弦师王文川分手,韩德荣为刘宝全担任三弦伴奏,直到刘先生谢世。刘宝全在国乐唱片公司灌制《刺汤勤》唱片、拍摄《别母乱箭》电影时,均由当时只有20岁的韩德荣担任三弦伴奏。</p><p></p><p>刘宝全去世以后,韩德荣长期与小黑姑娘、孙书筠等人合作。解放后在上海演出时,还参加了电影《方珍珠》的拍摄,这部影片也保留了韩德荣拉四胡的珍贵的影像资料。后来他加入了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主要为侯月秋、阎秋霞、周文如担任三弦伴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和侯月秋结婚后,针对侯月秋嗓音宽厚有余而高亢不足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新颖的唱腔,有的观众把侯月秋的演唱称之为“刘派侯腔”,其中韩德荣功不可没,“文革”后加入了主要由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原班人马组建的天津实验曲艺团。</p>

  • 魔术  萧鹏飞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萧鹏飞介绍:

    <p>萧鹏飞,魔术师,早在四十年代就被誉为上海四大魔王之一。其子萧飞云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魔术艺术,一九四八年从上海恒茂小学高小毕业后,萧飞云即随父学习魔术、杂技、滑稽、口技等,颇得真传,常在上海大世界随父演出。</p>

  • 打手  戴衍万;朱云山;丁琪;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戴衍万;朱云山;丁琪;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