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演员表

添加角色
  • 吴琼花  祝希娟 饰

    一个受封建地主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女奴。性格顽强,泼辣,勇敢,朴实。琼花的父亲因踢了南家的狗而惨遭南霸天剥皮,母亲也下落不明,所以她对南霸天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时刻想着逃出南府,就算挨鞭子,蹲水牢也不屈服。她在洪常青帮助下加入娘子军,从一个只想报私仇的女奴成长为沉着,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祝希娟介绍:

    祝希娟,1938年出生于江西赣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1962年凭借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该片曾创造6亿观影人次)22大影星,此后又拍摄了《燎原》、《啊!摇篮》、《法人代表》等影视剧。

  • 洪常青  王心刚 饰

    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性格坚毅,刚强,感情丰富,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父亲一辈的苦难和他自己的斗争经历,使他拥有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因为从前也有过冲动幼稚的报仇想法,所以十分了解琼花的思想,后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了琼花。

    王心刚介绍:

    王心刚,男,1932年1月1日出生于辽宁大连人,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6年,参加故事片《寂静的山林》的拍摄,饰男主角冯广发,开始电影演艺生涯;196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0年,与菲利浦・博萨斯合作导演影片《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该片荣获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1991年,王心刚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同年当选为“中华影星”;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同年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6年,与翟俊杰导演合作,出演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电影《我的长征》;2009年,获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 南霸天  陈强 饰

    椰林寨方圆数百里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大恶霸。残忍且凶狠,奸诡而又武断,自以为有雄才大略。上勾结官府,下豢养匪徒。他办民团,立关卡,设刑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更野心勃勃地想成大事,立大业。

    陈强介绍:

    陈强,1918年出生,原名陈庆三,籍贯河北宁晋徐家河,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曾出演歌舞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因以精湛演技刻画黄世仁凶残丑恶的嘴脸而一举获得成功。后在《留下他打老蒋》、《桥》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地主南霸天,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陈强不仅擅演反派角色,还参加拍摄多部喜剧片。如《三年早知道》、《父与子》、《瞧这一家子》等。2012年6月26日21时38分陈强在京逝世,享年94岁。

  • 符红莲  向梅 饰

    深受封建压迫的青年女子。十岁被卖为童养媳,与“木头人丈夫”相伴十年,备受精神折磨。听说红军在组建娘子军后,便和偶然相识的琼花一起投军。她坚韧,朴实,忠厚,善良,参加红军后,兢兢业业地为革命工作,从童养媳成长为一名红军干部。

    向梅介绍:

    向梅,193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平,MeiXiang,原名武相梅,河南巩义人,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国影协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红色娘子军》,该片曾创6亿观影人次。1957年在天津大学建筑系求学时参加拍摄体育影片《女篮5号》。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85年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因在《流亡大学》中饰演校长夫人,于1987年获上海市文联举办的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表演奖,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表演奖。在央视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了乌鸡国王后这一角色,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大管家  杨梦昶 饰

    南霸天的智囊,喜怒不形于色,总是在观察别人。不多讲话,也从不先开口。自恃是有身份的人且有功于南府,面对南霸天时也不低声下气。而当南霸天固执己见不听“忠言”时,又不免有不遇明主之叹。

    杨梦昶介绍:

    <p>杨梦昶(1926—1971)男,原籍河北省固安县,生于山东烟台一个高级职员家庭。1944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校。1945年10月到革命老根据地山东临沂,进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1946年在大学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因国民党军挑动内战进攻山东,从山东大学提前结业,被分配到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第三团,任美术分队长。1949年5月随军南下解放上海,被分配到华东军区文工团,并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参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的拍摄,后又在《胜利重逢》、《洞箫横吹》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还编写了纪录性艺术片《重要的一课》剧本,并在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60年代出演影片《红色娘子军》和《燎原》,在拍摄《燎原》后期时突患蜘蛛网膜脊髓炎,逐步发展到瘫痪,带病完成摄制任务后便卧床不起。1971年7月13日因长期瘫痪医治无效逝世。</p>

  • 连长  王黎 饰

    从小随父兄在苏区长大,参加部队前曾帮红军放哨,送信,喜欢学男红军的样子。性格有些楞,像男孩子,办事果断,心地憨厚,坦率,但处理问题时偶尔也会犯简单,急躁的毛病。

    王黎介绍:

    职业编剧:王黎<br/>曾用编剧名(王离)<br/>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br/>2002-2008年 纸兵工作室编剧<br/>    <br/>电视剧编剧作品:<br/>《杨三姐告状》(二十集连续剧、北广传媒) <br/>《麦琪的礼物》(二十集连续剧、海润影视)<br/>《野火春风斗古城》(二十集连续剧、海润影视)<br/>《行走的鸡毛掸子》(二十八集连续剧、北广传媒)<br/>《珍宝》(三十集连续剧、北广传媒)<br/><br/>电影编剧作品:<br/>《相约2000年》(导演:钱永强 主演:陈小春 柯蓝)<br/>《即日启程》(导演:刘江 主演:范伟 居文沛 刘桦)<br/>《沈多多的二十岁》导演:吴亚桥 主演:丁嘉丽<br/><br/>文学监制策划作品:<br/>《在人间》(三十集连续剧、亚环影音)<br/>《高路入云》(三十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br/>《爱情海岸》(三十集连续剧、宣亚国际) <br/>《新上海滩》(四十集连续剧、天中文化)<br/>《小兵张嘎》(二十集连续剧、海润影视)<br/>《爱了散了》(三十二集连续剧、北广传媒) <br/>《大象》(二十四集连续剧、联影文化、旗手影视)

  • 师长  金乃华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金乃华介绍:

    金乃华,演员,代表作品有《血与火的洗礼》,《红色娘子军》等。

  • 阿贵  铁牛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铁牛介绍:

    铁牛原名杨锡业,男,1922年出生,山东掖县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46年参加新四军,后进山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任中共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支部书记、副团长。在从影期间,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1986版《西游记》中弥勒佛的扮演者。在黑白电影《南征北战》中,铁牛饰演一个胖墩墩的战士“小胖子”。<br /> 2015年3月5日14:50分,铁牛逝世,享年93岁。

  • 小庞  牛犇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牛犇介绍:

    牛犇1990年出生,籍贯安徽人,有着天才小童星之称;从6岁开始拍戏到15岁,共参与电视剧拍摄30部左右,电影4部,荣获两次童牛奖最佳优秀儿童演员的殊荣;代表作有电影:《真情三人行》、《纸飞机》;电视剧:《绝代双骄林志颖版本》、《大染坊》等。

  • 大姐  张炜明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张炜明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丹竹  史淑桂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史淑桂介绍:

    <p>史淑桂,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生于1936年10月,黑龙江哈尔滨人,在银幕上长期作为绿叶衬红花的配角出现,是一位难能可贵并很有成就的配角演员。她在《泉水叮咚》中成功的扮演了小主人公的妈妈,该片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曾赴阿尔及利亚参加了中国电影展。</p>

  • 大樱  蒋逸芳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蒋逸芳介绍:

    <p>暂无</p>

  • 老爹  翁书英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翁书英介绍:

    <p>暂无</p>

  • 老四  冯奇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冯奇介绍:

    冯奇(1924—2015)中国电影男演员。1924年生于北京。从小是个京剧迷,15岁就上台表演。19岁开始从事话剧演出,先后加入过长春“大同剧团”、上海“艺人旅行剧团”。1946年春,在济南加入影联剧团。1947年在上海考进国泰影业公司,拍摄了《古屋魔影》、《一帆风顺》、《青灯怨》等影片。1952年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参演了《斩断魔爪》、《山间铃响马帮来》、《南岛风云》、《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林冲》、《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影片,并任《第一列快车》等影片的副导演。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后调配到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文革后期拍摄了《一副保险带》、《春苗》、《征途》等影片。文革结束后继续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参演了《楚天风云》、《七月流火》、《石榴花》、《蓝色档案》等影片。2005年8月被授予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15年4月13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1岁。

  • 黄镇山  梁山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梁山介绍: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主要作品:有电影-《爱情国界线》2008、《狗小的自行车》2007、《父亲》2003;电视剧-《错爱一生》2005、《夺子战争》1997、 《孽债》(导演之一)1994、《婆婆来了》2010

  • 大金牙  于飞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于飞介绍:

    于飞(1922,2,4—-1998,2,2)原名俞其昌,原籍广东南海,出生于天津。1942年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曾先后任上海艺光剧团、联谊剧团、苦干剧团演员。演出过《福尔摩斯》、《文天祥》、《日出》、《原野》、《蜕变》等话剧。1951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培养学馆助教。同年在文华影片公司拍摄影片《光辉灿烂》,饰演金神父,从此开始电影艺术生涯。1952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在《斩断魔爪》、《天罗地网》、《地下航线》、《红色娘子军》、《燎原》、《红日》、《东港谍影》、《斗鲨》、《傲蕾·一兰》、《蓝色档案》等影片中,轮番以外国主教、神甫、特务、敌军官的面目出现,用神情毕肖、栩栩如生的演技刻画了一系列“人各有貌”的坏蛋,成了饮誉影坛的“最坏的坏人”之一。他在上影演员剧团参加演出过《新局长到来之前》、《南海长城》等话剧。还曾拍摄过《上海屋檐下》、《传奇夫人》等电视剧。1979年根据美国卡森·柯霍原著《彩色和黑白电影、电视的化装技艺》一书翻译出版《化装技术》。他是上影厂里著名的反派演员,与陈述、程之、董霖并称“上影四大坏蛋”。他多才多艺,相声、京剧样样精通。(http://blog.sina.com<wbr/>.cn/s/blog_9862f0550<wbr/>101qvwy.html)

  • 陈旅长  陈述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陈述介绍:

    陈述,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上影集团著名演员。少年时代受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影响;1935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后任职员。1939年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任邮务员,业余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中青剧团和邮务工会的雁声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大雷雨》 等。1942年起相继参加未名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等职业表演团体任兼职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雷雨》 、《日出》、《茶花女》、《少奶奶的扇子》、《袁世凯》等三十余个剧目。这些为他今后登上银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br/>抗战胜利后,在邮务工会话剧组和上海剧艺社演出《升官图》、《雾重庆》等。1948年后任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特约演员,参加拍摄《影迷传》、《彩凤双飞》等影片。1951年起相继加入大同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开始专业电影演员生涯。他第一次登上银幕的影片是《斩断魔爪》,同年又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敌情报处处长,此片使他一举成名,成为我国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称的电影演员,后相继在《铁道游击队》、《海魂》、《林家铺子》、《聂耳》、《飞刀华》、《难忘的战斗》 等三十余部影片中,塑造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其中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饰演国民党情报处长,1957年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br/>1979年后参加《新郎之死》、《两家春》、《藏金记》 、《翁婿之间》等电视剧的拍摄,并为《钦差大臣》、《第十二夜》等十多部外国电影配音。1995年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特别荣誉奖”。2005年11月,陈述同另外23位上海演员刚刚入选了100位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优秀电影艺术家”之列。<br/>2006年10月17日中午11点45分,陈述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

  • 胡营长  于明德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于明德介绍:

    暂无演员介绍。

  • 大丫头  朱莎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朱莎介绍:

    朱莎,上海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1942年起,相继在北京长安剧社,天津南艺剧社,复兴剧团等剧团任演员,1948年入中电三厂,主演影片《青梅竹马》。后在国泰,大华,嘉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建国后,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

  • 老军医  程之 饰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程之介绍:

    程之(1926—1995),原名会春、春荪,祖籍湖南宁乡,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程之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院长),父亲程君谋,是著名京剧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剧目多出,五十年代末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程之自幼喜爱京剧,六岁便无师自通学回了拉京胡,八岁到电台播音,唱京剧,十一岁时就灌制了京剧唱片《御果园》,从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脸”的雅号。    1944年程之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经济系。因他酷爱演剧,在复旦念书期间参加了由当时《申报》主办的筹募助学金的义演活动。义演的剧目是《富贵浮云》,导演是黄佐临先生。   <br/> 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入了由黄佐临先生创导的苦干剧团,从此走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   <br/> 1947年,程之进入文华影业公司。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假凤虚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号理发师”,影片中五号理发师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程之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   <br/> 1952年,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联影”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程之又先后参加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影片的拍摄。其中程之在《我这一辈子》中扮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   <br/> 从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四年中,程之又参加拍摄了《鸡毛信》、《家》、《红日》、《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飞刀华》、《沙漠追匪记》等二十余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为捐献飞机大炮义演京剧《空城计》、《捉放曹》等,并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节目京剧清唱、相声等,为使台湾人民了解祖国、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br/>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之未能幸免,一夜之间由革命群众变成了“革命的对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的“学习班”,即变相的“隔离审查”,一关就是十个月。1968年5月,学习班结束。   1969年,电影系统大批人员下放到奉贤的“五七”干校劳动,程之仍作为“审查对象”,在“干校”劳动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回厂后,他即参加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1975年1月1日,他又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对外公演的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这是他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br/> 19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   <br/> 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   <br/> 1994年底,拍摄了《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神猫与铁蜘蛛》等八十余部影片。导演了电视片《蠡湖烟绿》、《天下第一关》、《吃白》、《隐患》等;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电视塔下》小品系列、《西游记》(第六集)、《春蚕、秋收、残冬》、《立体交叉桥》、《阿Q和他的子孙》、《牡丹亭》、《哀乐江湖》、《咸菜街轶事》、《小绍兴传奇》等等;并改编、导演、主演了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导演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等。同时,程之还主持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栏目。   <br/> 程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译制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剑客》、《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牛虻》、《雾都孤儿》等,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同时,他还为不少国产美术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济公斗蟋蟀》、《茅山道士》、《三只狼》等,其中《三只狼》一片还获得国际大奖。   程之的相声,不仅能说,而且会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61年,程之和于飞一起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演,程之自己创作的相声《化妆、火葬》,赢得两位总理的开怀大笑。   <br/> 程之1995年在上海逝世。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