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公元1140年,金国毁约,南下攻宋。他率师北进,连战连捷,却被宋高宗,秦桧用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次年回临安后,任枢密副使,被解除兵权。旋被诬陷入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樊志起介绍:
樊志起出道20多年,参加拍摄的影视剧截止2008年已有500多部集。<br/>樊志起用作品说话,靠实力上位,一步步奠定了在演艺圈的坚实地位。如今樊志起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银屏老面孔了,他所饰演的各种角色也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半路夫妻》、《晋昌源票号》、《目击证人》、《谁在说谎》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热播剧中都能看到樊志起的身影,好则好得让人感动不已,坏则坏得让人牙根直痒,他所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三国演义》中饰演的姜维,虽然是配角,但他在剧中的演出却是不可或缺的。当时年仅30多岁的樊志起竟将姜维刻画得入木三分,有霸气、有风度、有气势,不禁叫人心折。<br/> 虽然对各种类型的人物把握早已驾轻就熟,但樊志起仍不断寻找新的突破,不但把各种角色演“精”、演“活”、更要演“独”。在中国各大电视台掀起热播风潮的《罪之缘》中,樊志起首次出演一个学者气质浓重的文化博物馆馆长,樊志起多年来饰演的硬汉、阳刚气十足的角色偏多,而这个角色跟他以往的戏路完全不同,颇具挑战。在该剧开拍之初,导演还担心樊志起能否把“陶敬文”这个文人身上的儒雅气质演出来。而出道多年,樊志起自然对演戏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在短暂的磨合适应之后,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戏骨的表演风范,顿消导演的全部顾虑。陶敬文这个有着浓重的书卷气、儒雅、隐忍、内心复杂的人物被樊志起刻画得淋漓尽致,以至众多网友纷纷惊呼“简直像变了个人!”<br/> 在剧组,樊志起的表演功力和谦卑为人都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并深得其他演员的尊重和称赞。在《漕运码头》剧组,与樊志起有过对手戏的演员说“大家平时都有说有笑,但一演起戏来,樊志起立马像变了个人似的。我饰演的“李桑林”是被樊志起饰演的“许良年”逼疯的,他笑里藏刀,看的人不寒而栗,与他冷冰冰的眼神对视,不怵都不行。演员之间的互动很重要,跟他演对手戏很过瘾,配合非常默契。他在表演尺度上的把握让我们都很佩服。”剧组的很多年轻演员都称“跟樊老师对戏,受到的点拨与启发很多,就是取经的过程。”<br/> 在业内拥有颇高的口碑和极好的观众缘,樊志起片约不断,可谓是高产演员,却仍能频出“细活”。足以见证这位资深演员深厚的表演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br/><br/>2010年10月9日,演员段钧豪和导演尤小刚联合证实,著名演员樊志起因为癌症已然在2010年4月份去世。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乔奇介绍:
乔奇(1921—2007)男,原名徐家驹,笔名徐慈,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市。国家一级演员。3岁丧父。1929年前后,8、9岁时就曾在影片《火烧红莲寺》、《刀下美人》、《新西游记》、《大人国》中扮演儿童角色。1938年参加华光、蚁蜂等业余剧社,后到中法戏剧学校学习话剧表演。1939年后曾在上海剧艺社、中法剧社、大钟剧社、新艺剧社任职业话剧演员。1941年参加金星影片公司,并在上海艺术剧团任主角。1951年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团长。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是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2007年6月29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袁玫介绍:
袁玫老师1935年出生于北京,195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当演员。1958年转至黑龙江省牡丹江农机局文工团话剧队,1962年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早年在话剧《同志间》、《三个战友》及《心愿》中出演过主要角色,1956年因主演话剧《北大荒人》而名闻全国,并在该剧搬上银幕之时进入电影界。1957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青春的脚步》中扮演女主角,此后主演过影片《第二次握手》、《剑魂》、《知音》、《月到中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红楼梦》等,同时在电视剧《何日彩云归》、《新来的班主任》、《雨雾》、《母亲与玫瑰》、《街上静悄悄》、《拔根芦柴花》、《第二个峡谷》中扮演主要角色。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金康民介绍:
金康民(1933—2013)男,祖籍安徽芜湖,1933年1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至1952年在张家口中央军委机要通讯工程学校文工团工作。1952年至1958年任北京公安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队演员。1958年至1963年在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局文工团话剧队担任分队长。1963年至1969年任佳木斯东北农垦总局话剧团演员。1971年至1977年在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7团任文宣队长。1977年进入杭州话剧团担任演员,1984年至1993年期间任杭州话剧团团长。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剧协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州市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2013年11月2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1岁。<br/><br/>先后演出过的话剧及影视剧有《西望长安》《北大荒人》《霓虹灯下的哨兵》《陈毅市长》《望断天涯路》《谍海》《开天辟地》等。在1960年代初主演的话剧《北大荒人》曾在全国范围引起热烈反响。1980年代初,因在话剧《陈毅市长》中饰演陈毅市长而享誉杭州及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此外在影视艺术领域也有卓越贡献。他先后出任过导演、编剧,多次获奖。其中话剧《秋瑾》获浙江省现代戏调研剧本二等奖、导演奖,电视剧《西湖船娘》获“杭州文艺奖”二等奖。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夏宗学介绍:
夏宗学,1931年3月出生,安徽安庆人。他是北影演员袁玫爱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分配到上海文化局电影管理处工作。因为家庭成份不好(父亲解放前是国民党文职官员),1956年“肃反”运动中,先调上海人艺,再调上海儿艺。1958年反右运动中,又被“流放”到广西。先在广西艺术学院戏剧系当老师,60年参加长影拍摄的歌剧《刘三姐》,成份不好,30岁不到的年轻人选去演老地主了。表演比较出色,广西话剧团调去了。之后,与人合作创作过《春犁》等话剧、改编《红岩》为歌剧。文革中,被打成“反动派”批斗,他把韦拔群的事迹整理成剧本《红水河》,证明自己是“革命派”,哈。后来,成荫导演的《拔哥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蓝本,但夏在片中仍演旧军官。<br/><br/> <br/><br/>1979年落实政策,重返上海,先在母校上戏教书,一年后调到上海人艺,担任三团副团长。这样来回折腾整整20年,长期分居造成他和前妻婚姻破裂。在上海人艺,演出过《寒灯夜话》(蒲松龄)、《清宫外史》(康有为)、《西湖太守》(苏东坡)等话剧。1982年和袁玫相识于《月到中秋》剧组,1987年结合。八、九十年代,拍过约30部电影,大多是重要配角。主要有《情天恨海》原国军高级将官、《飞向太平洋》欧阳光、《心灵深处》欧阳父、《月到中秋》文物鉴定员、《祸起萧墙》省委副书记、《女明星秘史》华甫、《安丽小姐》港商、《黑雪》律师、《劫杀雅典娜》董事长、《都市枪手》白旋风、《玫瑰楼迷影》律师、《他选择谋杀》教授、《鼓手的荣誉》爷爷、《痴男狂女两世情》卢户部、《太阳火》神父、《古墓荒斋》娇娜父等。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李天济介绍:
李天济1921年5月出生于江苏镇江,自幼爱好文学,读了大量小说,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八一三事变后,投身22集团军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9月来到成都,考入四川戏剧音乐学校。在校期间,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徐州突围》,在报上连载几近一年。1941年起,先后在重庆中央青年剧社、民众剧社、中华剧艺社当演员、剧务、剧务科长、演出部主任。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生活基础。<br/> 1947年,他回到上海,曾一度担任上海剧人福利会秘书。同年创作了电影《小城之春》剧本,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通过剧中人物在规定情景中的感情纠葛,折射社会,透析人生,以初生之犊的锐气,对电影特性进行探索,在影坛引起较大反响,后由费穆导演拍成影片。建国后,李天济相继在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了《今天我休息》、《爱情啊,你姓什么》、《姑娘今年二十八》、《逢凶化吉》等电影剧本,以比较生动的情节,注意电影艺术的视觉造型,并赋之以喜剧性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喜剧效果。<br/> 李天济亦潜心于表演艺术。1949年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饰演国民党军官侯义伯,并于1959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以后,又曾在《魔术师的奇遇》、《阿Q正传》、《八仙的传说》、《绝境逢生》等影片中扮演角色,以其夸张的表演和固有的脸型特征,擅演各类反面人物,在观众中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