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张巨光介绍:
<p>张巨光(1929—1968)电影演员,别名张哲伦,张浩然,回族,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人,1929年夏历五月初五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系音乐科学习。1950年后历任东影演员、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p><p></p><p>张巨光的父亲张德纯,字子文,是我国近现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回族教育家,曾在保定、北京、沈阳等地担任清真寺教长和沈阳回教文化学院院长。</p><p></p><p>张巨光为艺刻苦,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塑造的一些身分、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银幕艺术形象,个性鲜明,颇具光彩。生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吉林影协会员、吉林剧协会员。</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贺汝瑜介绍:
<p>贺汝瑜(1920—1987年)祖籍湖北省江陵县,原是“满映”第三期训练班演员。第一次登上银幕,是表现艺人落魄的悲剧片《晚香玉》中扮演一个在戏台后管演员们的老板角色。接着他又在科幻喜剧片《征服天界》中饰科学家助理的角色。在一个近似闹剧的影片《夜半钟声》(浦克,凌元主演)中饰店住客。在表现伐木工人生活的影片《大森林》中饰一个伐木工人。此外,曾在话剧《太平天国》中饰秀才(浦克饰洪秀全)、《阿Q正传》中饰赵府师爷(主要演员浦克、凌元等)。在独幕话剧《姜家老店》中饰店小二(主演莽一萍,张望)。在话剧《国家至上》中饰一回民(主演浦克)。</p><p></p><p>1946年秋,贺汝瑜在金山编导的描写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的苦难遭遇,愤起反抗并走上抗日道路的影片,由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饰一矿工。1947年初,在朱文顺导演的描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影片《小白龙》中饰一伪兵。1948年5月参拍金山导演的影片《飞红巾》(莽一萍主演),8月影片停拍。1949年1月北平解放,贺汝瑜被派到华北大学第一部(政治系)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北影。 9月16日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当演员。</p><p></p><p>解放后,他在银幕上创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多为反角),主要有故事片《红旗歌》里的厂长,《平原游击队》里的地主狗腿、《云雾山中》的灶神爷、《(虎穴追踪》里的小特务、《红孩子》里的伪兵、《花好月园》里的小具、《刘三姐))里的管家莫进财、《冬梅》的传令兵,《车轮滚滚》里的伪军、《北斗》里的财主管家,《丹凤朝阳》中的小店主、《春归红楼》中的老光棍、《绝代名姬》(即杜十娘)中妓楼的绿豆、《武当》中的酒保、《玩猴的人》里的豆腐老七、《侠女十三妹》(立体电影)里的脚夫等等,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王枫介绍:
王枫,男,1931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曾经担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88年辞去台长职务。建国后曾于1953年去捷克学习,195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北京广播录音器材厂、全国彩电会战办公室等单位从事技术及领导工作,曾一度进党校、援阿尔巴利亚专家组学习、工作,并完成了尼克松、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的电视采访转播任务。1973年从欧洲五国考察归来便调入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主管技术工作,1976年担任副台长,1982年担任台长,1983年担任彩电中心的工程总工艺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是中共十三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