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蓝马介绍:
<p>蓝马,中国老一辈话剧及电影演员,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他主演的话剧《雷雨》、《北京人》、《升官图》等剧目轰动上海、重庆。</p><p>1942至1945年他在中国艺术剧社上海的《一年间》、《家》、《草木皆兵》、《戏剧春秋》、《清明前后》等10余部大型话剧中担任重要角色。1947年至1949年,他先后参加《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等著名影片的拍摄。1950至1956年,曾演出《控诉》、《三八线上》、《首战平型关》、《万水千山》等剧。</p><p>蓝马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兼话剧团团长、艺术指导,中国文联第一届委员,中国影协、中国剧协第一届理事。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桑夫介绍:
<p>桑夫(1922,10,31-----2004)原名桑锡天,原籍山东寿光,出生于山西临汾。少年时代曾就读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中学。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任总司令部炮兵团宣传队队员,随部队转战于太行山。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即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深造,结业后一直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团(前身为鲁艺实验剧团)工作。其间,1942年曾参加延安新秧歌剧运动,演出过《血泪仇》、《白毛女》等歌剧,并曾深入到延安县,任农村宣传队副队长。1946年调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工团工作。1947年到冀中解放区,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组创作员,创作有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并亲任导演,由郭兰英等演出。1948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戏剧队队长,曾参与创作大型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并在演出中饰剧中方哲仁一角。1949年任华北大学文工一团戏剧队队长,曾与蓝光、刘沧浪等合作创作有话剧《思想问题》。同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科长。1950年参加了故事片《民主青年进行曲》的拍摄,饰地下党领导人何迈。此后又拍摄了《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走向新中国》、《一件提案》、《英雄司机》等影片。1952年调任厂制片处副处长。1954年又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演员室主任。同年考入北京电影学校导演专修班学习,并被选为该校第一任学生会主席。学习期间曾与谢添、于彦夫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游园惊梦》。1956年结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58年与谢添联合导演了故事片《探亲记》,并在片中饰田刚一角。1959年出版了电影评论集《电影演员散论》。同年调西安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导过纪录片《勤工俭学》,导演有故事片《碧空银花》、《巴山红浪》和戏曲艺术片《尚小云舞台艺术》等。1963年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76年与崔嵬联合导演了故事片《山花》。后因病在家休养。生前为中国影协会员、中国剧协会员。</p><p>电影作品:</p><p>1950:《民主青年进行曲》(北影)饰何迈;《儿女亲事》(北影)饰区长;《新儿女英雄传》(北影)饰李二叔;《走向新中国》(北影)饰丁厂长;《思想问题》(上海人艺,文华)与蓝光、刘沧浪、华生联合编剧。</p><p>1954:《一件提案》(北影)饰崔书记;《英雄司机》(东影)饰唐局长。</p><p>1956:《游园惊梦》(新影)与谢添、于彦夫联合编剧。</p><p>1958:《探亲记》(北影)与谢添联合导演兼饰田副局长。</p><p>1959:《勤工俭学》(纪录片,西影)编导。</p><p>1960:《碧空银花》(西影)导演。</p><p>1961:《巴山红浪》(西影)与黄悌联合编剧兼导演。</p><p>1962:《尚小云舞台艺术》(戏曲艺术片,西影)导演。</p><p>1976:《山花》(北影)与崔嵬联合导演。</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陈方千介绍:
<p>陈方千原名陈方骞,祖籍靖安县香田顾山,1920年7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 陈方千自幼家道中落。曾先后就读于北平梁家园小学和私立中华中学,高中二年级辍学。1936年以后,先后在北平市第二烈性毒品戒除所、河北省大兴县公署当录事、办事员。1940年任华北广播电台新闻编辑。1945年,他与友人在北平组织了铁马剧团,任副团长。1946年参加北平剧社,在话剧《日出》、《原野》、《雷雨》中扮演主要角色。</p><p>1947年他组织拓荒剧艺社,自编自演过歌剧《还乡曲》。同年10月,陈方千等人考入前中央电影制片厂第三厂,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青梅竹马》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及其他角色。1949年4月陈方千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并在《英雄司机》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56年陈转为导演,和著名导演谢添合作,先后共同编写和导演过《洪湖赤卫队》、《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花儿朵朵》、《锦上添花》、《春暖花开》、《小铃铛》等影片。</p><p>他单独导演的,有故事片《幽灵》,戏曲片《包公误》、《背靴访帅》、《李天保娶亲》、《红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宽银幕戏曲艺术片《哪叱》等,除十年动乱时期被迫中断工作外,他参加拍摄执导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共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花儿朵朵》等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儿童故事片《小铃铛》曾获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编导一等奖。儿童小歌剧《小熊请客》获作曲一等奖。</p><p>陈方千十分珍惜自己的晚年,常以“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为丹”、“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诗句自勉,1978年至1985年间就改编、导演了10余部各类影片,还帮助河北、河南电影制片厂培养了不少人才,河北电影厂称他是“河北电影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导演影片《泪洒姑苏》拍摄后期,他曾一度卧床输液,但病情一好转,又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3月21日,人民艺术家陈方千与世长辞,享年65岁。</p><p>陈方千多才多艺,除编导、表演外,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能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于钢琴、手风琴的即兴演凑。晚年担任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家传记》中有其传记。</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张雁介绍:
<p>张雁,原名张克刚,陕西兴平人,出生于1918年,中学时期在西安读书,1936年西安事变后曾参加西安民教馆实验话剧团。1938年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学习,1941年毕业后任中央青年剧社、剧专剧团演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中电二厂演员,先后在舞台上扮演了众多的角色。1947年在《遥远的爱》等影片中扮演角色。</p><p>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三毛学生意》、《淮上人家》、《兰兰和冬冬》、《布谷鸟又叫了》、《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燎原》、《火红的年代》、《平鹰坟》、《婚礼》、《楚天风云》等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银幕形象。</p><p>1982年,已经60多岁的张雁因在影片《月亮湾的笑声》中以朴素、自然的表演风格塑造了农民江冒富的银幕形象,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1997年去世,享年79岁。</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王润介绍:
<p>王润,女,中国内地舞蹈家,1988年8月1日生,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擅长街舞、爵士舞。她是《这!就是街舞2》、《这!就是街舞4》选手,《舞林争霸》全国十强。</p><p></p><p>主要成就</p><p>2011年 Keep on dancing 街舞挑战赛 齐舞 第五名</p><p>2011年 牛板筋街舞大赛 齐舞组 亚军</p><p>2011年 华语新人紫薇 私人舞蹈导师 以及新歌MV 舞蹈编导</p><p>2011-2012年 钟汉良 全球巡回演唱会 御用舞者</p><p>2011-2012年 羽泉 北京圣诞演唱会 御用舞者</p><p>2012年 BTV北京网络春晚 舞蹈编导 以及表演嘉宾</p><p></p><p>个人履历</p><p>2001年 山东省舞蹈大赛 第二名 (中国舞)</p><p>2002年 代表中国赴意大利七座城市慰问巡回演出 荣获证书(中国舞)</p><p>2004年 山东省舞蹈大赛齐舞 第一名(中国舞)</p><p>2004年 山东省舞蹈大赛齐舞 第二名(中国舞)</p><p>2008年 动感地带CCTV电视街舞大赛 福建赛区 冠军</p><p>2008年 动感地带CCTV电视街舞大赛 全国总决赛 第四名</p><p>2009年 受邀担任 王蓉 专属舞蹈艺人 拍摄其新专辑主打MV《要抱抱》</p><p>2009年 参与CANON佳能你好色彩 广告舞者选拔大赛 在全国总决赛中成功入围 签约并拍摄CANO能你好色 成为CANON佳能ixus110is相机代言人</p><p>2010年 受邀担任 陈楚生 演唱会舞蹈演员</p><p>2010年 受邀担任 羽泉 圣诞演唱会舞蹈演员</p><p>2011年 受邀担任 钟汉良 亚洲巡回演唱会舞蹈演员</p>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侯健夫介绍:
侯健夫(1920年-1962年),又名侯志昂,山东掖县人。父亲当小职员。1933年,侯健夫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去哈尔滨道外同记工厂当学徒,4年之后因反抗老板欺负而失业。后当工人及铁路局雇员。1937年9月,考上满映演员训练所第一期学员。1943年底,离开满映到华北电影公司任副导演,后到中电三厂当演员。1949年2月,继续在北影当演员。1955年底,调长影演员剧团。<br/> <br/>侯健夫在满映曾拍《胭脂》等电影,在北影时多饰演小配角,在长影时拍过十几部电影,在《春水长流》、《锡城的故事》中戏份较多。1962年7月,在上班路上遇车祸逝世,享年42岁。
暂无对此角色的描述。
高平介绍:
高平,原名高顺先,1917年生于河北丰南。中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流落到东北地区的高平,在伪满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段做杂工和事务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高平加入了国民党。1946年4月,高平在齐齐哈尔铁路局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同年10月改任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演员。期间曾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1947年任东北文工一团演员。1948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易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代理过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拍摄过电影《光芒万丈》、《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葡萄熟了的时候》、《土地》、《怒海轻骑》、《党的女儿》、《古刹钟声》、《患难之交》、《两家人》、《山村会计》等十余部影片。尽管作为配角,高平所饰演的经典反面角色仍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的一批电影演员,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之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高平在1950年被评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一等先进生产者;1952年被评为东影厂级模范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手”。1952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高平向组织上隐瞒了他曾经在1945年参加过国民党并担任过国民党区分部执行委员的历史,经知情人揭发和组织调查核实后,1964年8月25日,高平因隐瞒历史被开除党籍,并受到行政降级的处分。1965年8月12日,高平去世,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