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恋,在感情上敢爱敢恨的女人,对自由的追求有一种病态的执着,厌倦惯例,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抓住她的兴趣,她略有些放肆的行为只是表层的人物性格流露,在这段感情中,她始终是朱尔和吉姆的中心,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两个男人的命运。
让娜·莫罗介绍:
让娜·莫罗,法国著名女演员。从小喜欢文学和戏剧。后加入法国两家著名的剧团,出演大量话剧。因主演路易·马勒的《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又名《死刑台与电梯》)脱颖而出,多次合作并成为恋人。60年代曾拍摄特吕弗、布努艾尔、安东尼奥尼等大师级导演的作品。以特殊的美和强烈的个性著称,被称为“知识女性的化身”。1991年荣获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1997年又获欧洲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影坛再掀传纪片风潮,法国银幕女神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在新片《就这样爱了》(Cet amour là)中扮演法国文坛女神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被今年戛纳电影节锁定为热门参赛片之一。让娜·莫罗是法国国宝级女星,曾以路易·马勒的《死刑台与电梯》誉满全球,后来又以《如歌的行板》获得1960年的戛纳影后,她在法国影坛的地位崇高,1995年曾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一个异乡客,在巴黎认识了法国青年吉姆,他首先对凯瑟琳展开了追求,并对凯瑟琳求婚成功并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可是凯瑟琳自由的天性决定了这段感情的归宿,他决定愿意牺牲一切来挽回凯瑟琳,甚至可以接受三个人的感情。
奥斯卡·威内尔介绍:
<p>奥斯卡·维尔纳,奥地利演员,最著名的作品是与特吕弗的《祖与占》。</p><p>维尔纳生于维也纳,父母早年离异,他在母亲和祖母的照料下长大,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少年时代目睹了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事件,使他成为了和平主义者并一生致力于此。18岁时,他在享有盛名的城堡剧院获职,不久后就被征召入伍。他想尽办法试图逃避而未果,最终于1945年成为逃兵逃往黑森林躲藏。</p><p>战后他重返城堡剧院并开始接拍电影。1947年奥英合拍的《小号士兵》成为他的突破作,1950年他与20世纪福克斯签订了为期七年的合同,随后拍出了提名奥斯卡的战争电影《血战莱茵河》,次年与好莱坞解约。50年代间,他成为了他同辈中最出名的演员之一,于剧场界和电影电视界都作品不断。</p><p>1962年的《祖与占》为他赢得国际声誉。随后的1964年拍出《愚人船》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1965年的《柏林谍影》则为他赢下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1966年拍摄《华氏451》途中,他于导演特吕弗发生激烈争执,导致二人友谊破裂。</p><p>维尔纳的声音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因此也常在广播剧或朗读类节目中担当角色。</p><p>1984年,维尔纳因心肌梗死于旅馆去世,享年62岁。</p>
一个法国青年,性格洒脱理性,他和异乡客朱尔是好朋友,也喜欢凯瑟琳,但是在好兄弟的请求下,虽然对凯瑟琳无限欣赏,也都埋在心里。战后的他当了记者,有了一个一直都在等他的女友娇蓓。
亨利·赛尔介绍:
<p>亨利·塞尔,1931年2月26日出生于塞特,2023年10月9日逝世于圣让迪布吕埃尔[1],是一位法国演员兼歌手。</p><p></p><p>他在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电影《朱尔与吉姆》中饰演“吉姆”,与珍妮·莫罗(饰演凯瑟琳)和奥斯卡·沃纳(饰演朱尔)共同出演。</p><p></p><p>20世纪50年代,亨利·塞尔与好友让-皮埃尔·苏克(1927-1960)组成歌唱二重唱组合,以“苏克与塞尔”[2]的名义在巴黎左岸的歌舞表演中演出。</p><p></p><p>他最初是一名舞台演员,1953年,他在让·博耶执导的《巴黎女子》[3]中担任临时演员,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后来,他与珍妮·莫罗和罗密·施奈德等著名女演员合作。 1962年,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朱尔与吉姆》让他声名鹊起。</p><p></p><p>他是马丁·塞尔的父亲,后者在克劳德·贝里1965年执导的短片《小鸡》中饰演孩子。[4] 他还联合主演了20世纪70年代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儿子》,讲述了一位父亲在与儿子渐行渐远的生活中,为儿子倾尽所有的故事。</p><p></p><p>1995年,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拍摄了两集电视剧《美好年代》,该剧改编自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创意,由让娜·莫罗担任旁白。[3]</p><p></p><p>他于2023年10月9日在圣让迪布吕埃尔(阿韦龙省)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5] 他的葬礼于10月12日在镇教堂举行,之后安葬于公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