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024年10月12日敬请关注!
简介:
2024 年高雄电影节其中《阿婆非死不可》作为唯一的喜剧作品,格外引人瞩目。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探索了高龄失智这一严肃议题,在议题性与娱乐度之间寻找平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体验。
一、突破传统的喜剧尝试
在众多描绘失智症的电影作品中,大多以伤感基调为主,如《我想念我自己》《父亲》以及杨力州执导的纪录片《被遗忘的时光》等,情节重点多凸显失智症患者的 “失去”。而《阿婆非死不可》却大胆地以喜剧调性来呈现这一严肃议题,提出了不一样的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看待悲剧,试图吸引更多观众关注高龄失智议题。虽然这部电影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电视剧感稍显明显、议题浅尝辄止以及奇观式人物塑造牺牲叙事深度等问题,但它的创新尝试无疑为这一题材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复杂的人物困境
(一)阿婆的角色形象
电影背景设定在桃园龙潭,杨丽音饰演的 “阿婆” 李春妹在开场就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她精打细算、生性多疑,还会偷翻邻居信件拿折扣券,这样的高龄角色一开始并不讨喜。然而,她时而单纯天真的行为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又让观众难以对她产生反感。
(二)家庭中的冲突
婆媳矛盾:张诗盈饰演的媳妇与阿婆之间的冲突十分显著。不仅有传统的婆媳问题,还因为媳妇是闽南人,在客家家庭中宛如外来者,不谙客语的她成为阿婆的攻击对象,让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祖孙矛盾:阿婆与孙女的矛盾也贯穿始终。孙女梦想留学法国,追寻艺术梦,而阿婆却不断泼冷水。看似单纯的祖孙矛盾,实则更像是阿婆与自己的 “不合”。年轻时的阿婆因一位要去法国的男孩而有了留学梦,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如今孙女的出现,让她回忆起这段往事,也让她看到了自己人生的遗憾。孙女这个角色可能真实存在,也可能是阿婆失智后想象出的人物,她的存在增添了阿婆角色的复杂性。
(三)角色的复杂性
无论是与媳妇的冲突,还是和孙女的矛盾,都让阿婆这个角色更加复杂。失智疾患引出了她长期积累的相对剥夺感,而性格中的瑕疵也让她更具人味。我们身边或许都有这样一个长辈,固执己见,让人无奈,但他们的内心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失落。
三、独特的色彩美学
提及失智议题,人们往往想到黯淡、晦暗的色彩。但《阿婆非死不可》却采用了极为浓烈、鲜艳的色彩。导演陈怡蓉受法国 “荒诞派戏剧” 影响,希望以奇妙荒诞的方式呈现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剧组参考了《艾蜜莉的异想世界》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芙烈达・卡萝的作品,从场景到服装道具,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色彩存在感。这种色彩美学让悲伤更加清晰地显影,如同刚刷上新漆的墙,虽然坑洞不会消失,但却更加醒目。
四、不应回避的议题
在当下的台湾社会,高龄照护特别是高龄者面对失智的过程是一个不应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台湾即将步入超高龄社会,高龄者如何面对衰老、遗忘以及善终权等问题,确实应当在银幕上有更多的呈现。《阿婆非死不可》作为一部议题与趣味兼具的作品,为台湾影视在高龄题材领域留下了一次生动幽默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