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恐怖大师遇上疫情时代:艾瑞艾斯特新作《爱丁顿》预告片引爆寒颤
如果让《宿怨》里那具会漂浮的诡异尸体,或是《仲夏魇》中血腥献祭的北欧异教,穿越到2020年充满消毒水气味的美国超市——这就是导演艾瑞艾斯特在新作《爱丁顿》中呈现的惊悚配方。最新释出的预告片里,每个镜头都像用美工刀划开疫情时期的集体创伤,而观众甚至能闻到伤口渗出的铁锈味。
上周曝光的首张海报已暗藏玄机:艺术家大卫·沃纳洛维奇1988年作品《无题(坠落野牛)》被重新解构,原画中美洲原住民驱赶野牛坠崖的场景,与海报上"2020年后见之明"的标语形成残酷互文。三十年前的爱滋病危机与当下的新冠疫情,在艾斯特的镜头下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恐怖对话。
预告片以Instagram动态墙的形式展开,将观众拽回那个口罩成为标配的夏天。瓦昆·菲尼克斯饰演的警长在Fox新闻片段里发出警告:"爱丁顿的居民可不会对闯入者手下留情",他摩挲枪管的特写镜头让人想起《小丑》里失控前的亚瑟。奥斯汀·巴特勒扮演的邪教领袖在沙漠中布道,身后燃烧的十字架将晚霞染成血色,而艾玛·斯通面对镜头的自拍视频里,她否认丈夫声明的表情比《可怜的东西》里的复活尸体更令人不安。
佩德罗·帕斯卡饰演的市长正在发表抗疫演说,背景里却闪过"bengazhi_dad"账号发布的9/11阴谋论。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如同疫情时期的社交媒体——真相与谣言在点赞声中彼此吞噬。当镜头拉远,揭示正在滑动手机的是满脸胡茬的瓦昆时,观众才惊觉这场数字时代的群体癔症或许早有预谋。
艾斯特向来擅长将心理恐惧熬煮成视觉噩梦。在《宝可噩梦》中,他用三小时片长解构俄狄浦斯情结;而《爱丁顿》里那些看似荒诞的细节——女孩读完《乔瓦尼的房间》后突然起舞,便利店监控拍到戴防毒面具的劫匪——都像在提醒我们:最深的恐惧永远来自记忆里尚未结痂的部分。
这位在新墨西哥州长大的导演,将故乡的荒漠变成隐喻的容器。预告片末尾,夕阳把"Welcome to Eddington"路牌照得通红,远处升起的不是炊烟而是燃烧瓶的浓烟。当坎城影展的聚光灯在五月点亮时,我们或许会发现:艾斯特镜头下的爱丁顿小镇,正是疫情时代美国的恐怖标本。
值得注意的是,预告片中反复出现的"06.02.2020"日期,恰逢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全美抗议高潮。艾斯特像在组装一个多重隐喻的俄罗斯套娃——打开疫情的外壳,里面装着种族矛盾的脓液,再深处还有社交媒体时代的集体焦虑。这种层叠的恐惧感,或许比《宿怨》里的恶魔更让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