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四环一栋纯白建筑内,安乐影业近期捷报频传。其出品的犯罪悬疑片《大风杀》不仅在北影节天坛奖场刊斩获最高分,更将最佳编剧与最佳男配角两项重磅奖项收入囊中。这部即将登陆五一档的硬核新作,被掌舵人江志强视为"中国犯罪类型片的一次大胆突破"。
作为剪辑师转型导演的张琪处女作,《大风杀》讲述边陲小镇遭遇44名悍匪突袭的生死博弈。片中仅有三名民警与一把枪对抗犯罪集团,钢丝勒颈、斧头破窗等生猛场面配合凌厉剪辑,构建出令人窒息的暴力美学。江志强特别欣赏导演用"风"的意象贯穿全片:"那种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压迫感,正是当代人面对突发危机的真实写照。"
谈及与新人导演的合作,这位曾助推《卧虎藏龙》《捉妖记》的幕后推手连连摆手:"千万别说是培养。年轻导演的锐气总能刺激我们突破创作惯性——就像张琪把犯罪片拍出了西部片的苍凉感,这种创新恰恰是行业最需要的。"他透露,与张琪的默契源于多次合作建立的信任,"当他说要用钢丝勒进皮肉的特写来替代传统枪战戏时,我就知道找对人了"。
在犯罪类型片扎堆的当下,《大风杀》的独特气质令人眼前一亮。影片中黑帮内部的权力倾轧戏码占比远超警匪对抗,每个悍匪都有完整的行为逻辑。江志强认为这种设定更接近现实:"真正的恐惧往往来自未知的威胁,就像突然抵在后腰的冷枪,比正面火拼更让人毛骨悚然。"
面对"是否看重商业回报"的提问,这位从业四十余年的电影人展现出一贯的清醒:"从《英雄》到《寒战》,没有谁能保证每部片子都赚钱。"他坦言近年市场变化超乎预期:"《哪吒》抬高了观众审美阈值,现在大家更愿意为极致类型片买单。《大风杀》可能不如合家欢电影受众广,但能击中追求感官刺激的特定群体。"
在文艺片领域,江志强的投资策略更为洒脱。他笑称这些年投的文艺片"基本全军覆没",却坚持认为值得:"就像种树,总要有人播撒种子。当年《桃姐》没人看好,现在回头看,它改变了多少人对老年题材的认知?"
当话题转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这位见证过无数辉煌的推手却拒绝沉湎过往:"和李安通电话都在聊新技术,跟张艺谋见面只说新项目。"他特别提到正在筹备的科幻题材合作:"中国观众早就不是看功夫片长大的那代人了,我们必须跟上这种变化。"
临别时,江志强指着办公室满墙的新导演合影说:"这些年轻人正在改写规则。《大风杀》或许不是票房炸弹,但它证明了中国电影还能这样拍——这才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窗外暮色渐沉,白色建筑外墙被夕阳染成金色,恰似电影行业永远期待的下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