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内外,军魂永驻!备受期待的现实题材力作《荣耀》于4月19日在北京中影党史馆影院燃情首映。这部聚焦退役军人群体的大银幕作品,用镜头记录下“橄榄绿”到“泥土香”的动人蜕变,将铁血军魂在新时代的传承演绎得淋漓尽致。
首映现场俨然成为一场特殊的战友聚会。当灯光暗下,银幕上浮现出熟悉的队列训练场景,观众席间突然爆发出整齐的“到!”——原来现场两百余位特殊观众中,既有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兵,也有刚脱下军装的年轻退役军人。影片主创团队与李健、刘洁涵等主演特意选择与老兵们同排就座,让艺术创作与现实英雄完成了一场穿越银幕的对话。
这部由常晓阳执导的影片,以退役军人杜超的创业故事为叙事主线。不同于传统军旅题材的炮火连天,《荣耀》将镜头对准了没有硝烟的第二个战场:应急救援现场沾满泥浆的作战靴,乡村振兴路上晒得黝黑的脸庞,以及退伍军人服务站里那些欲言又止的哽咽。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影片用大量细节呈现了军装与工装交替时的心理挣扎——那套熨得笔挺的旧军装,始终挂在主人最触手可及的位置。
为打造这部“退役军人图鉴”,创作团队可谓下足苦功。编剧组历时两年走访全国23个退役军人创业基地,记录下187位退役军人的真实故事。主演们提前三个月进驻训练基地,从整理内务到战术动作全部按照现役标准考核。导演常晓阳在映后交流时透露:“有位老兵看完粗剪版后,默默数出了影片中出现的21种部队手势暗语——这种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正是我们想要传递的精神密码。”
影片中精心设计的符号系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当主人公用战术手语指挥村民抗洪,当退伍兵们自发以军礼告别牺牲战友,现场抽泣声此起彼伏。特别出演的黄晓娟含泪表示:“这些不是设计出来的戏剧冲突,而是我们采风时亲眼所见的生命本能。”出品人陈锋伟更在现场宣布,将建立“荣耀基金”,把部分票房收益用于支持退役军人创业项目。
随着片尾《强军战歌》旋律响起,全场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星星点点的光芒中,有位独臂老兵保持标准军姿直至字幕结束。这个未被镜头记录的瞬间,恰是对电影主题最完美的诠释——军人可以退役,但军魂永远在岗。据悉,该片将于4月26日起在全国启动“荣光放映计划”,百家影院将开设老兵专属观影场。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在艺术呈现上大胆创新。采用纪录片式的跟拍镜头记录田间劳作,用军事演习级别的调度呈现抢险救灾,甚至邀请真实退役军人参与群演。这种虚实交融的拍摄手法,让影片既保持电影质感,又充满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正如某位观影老兵所言:“这不是在看别人的故事,是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