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8亿全球票房的惊人成绩稳居影史前五时,中国动画电影再次向世界证明了其蓬勃的生命力。这部现象级作品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人坚守的长期主义创作哲学。
光线传媒掌舵人在近期访谈中深度剖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逻辑:“长期主义不是选择,而是生存法则”。在资本追逐快钱的时代,坚持用五年打磨一部《哪吒》续作,这种近乎偏执的匠人精神,恰恰成就了作品横扫全球的底气。当观众为哪吒的烟熏妆会心一笑时,可能不知道每个表情细节都经历了数百次动态测试。
关于万众期待的《哪吒3》,制作团队给出了五年制作周期的预期。这个看似漫长的等待背后,是创作团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前作树立的标杆越高,续作的突破就越需要时间沉淀。正如经典动画《千与千寻》历经四年打磨才问世,真正的精品永远值得等待。
在等待哪吒归来的日子里,光线影业准备了丰盛的动画盛宴:今年即将登场的《三国的星空》由文化学者易中天跨界操刀,将以独特视角重构三国宇宙;明年主打《去你的岛》用奇幻笔触描绘都市爱情,展现动画表现力的更多可能。更令人期待的是2027年后的动画大年,《大鱼海棠2》《大圣闹天宫》等重磅IP将接连引爆银幕。
真人电影领域同样布局深远。延续《第二十条》现实关怀的“法治三部曲”正在推进,这些扎根社会热点的作品,或将开创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新范式。从动画到真人,从传统神话到当代叙事,这种多元并进的创作矩阵,正是长期主义最生动的注脚。
面对AI技术浪潮,电影人保持着清醒认知:“科技是翅膀,创意才是灵魂”。虽然AI已渗透剧本评估、场景生成等环节,但那些让观众热泪盈眶的情感共振,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情反转,永远需要人类独有的艺术直觉。就像再先进的烹饪机器人,也替代不了厨师对火候的微妙把控。
当我们在影院为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热血沸腾时,或许更应该记住:所有震撼人心的光影魔法,都来自创作者经年累月的坚守。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才是中国电影最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