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红毯在蔚蓝海岸铺开时,一个来自经典电影的20秒拥抱被赋予了全新意义——这个源自克洛德·勒卢什作品的温暖瞬间,此刻化作电影艺术的完美隐喻: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恰似跨越文化的拥抱,在银幕内外传递着共通的情感共鸣。在这场全球电影人的年度盛事中,中国电影正以更自信的姿态书写着光影传奇。
五月的戛纳海风里,中国馆再度成为国际影人瞩目的焦点。这座由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打造的文化驿站,即将开启中外电影双向奔赴的新篇章。从《哪吒2》的出海奇迹到《猫猫的奇幻漂流》的引进成功,这里将展开关于票房神话的深度解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新增的“跟着电影游中国”特色单元,将通过《封神》等大片取景地的文旅联动,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学的当代演绎。
在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中,推广大使高圆圆与推荐人于适的加盟带来惊喜。这位曾携《青红》征战戛纳的演员,将与凭借《封神》系列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代表共同见证三代中国影人的接力传承。于适近期在《我的阿勒泰》中的表现,更展现出青年演员驾驭多元题材的无限可能。
展映环节的三部青年导演作品堪称年度惊喜:黄绮玲导演的《二十四味》用凉茶铺的烟火气熬煮时代记忆;祝新在《世界日出时》里构建跨越百万年的意识流对话;景一《植物学家》则让哈萨克牧歌与植物美学碰撞出魔幻现实主义火花。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中国新锐导演美学的光谱——从市井叙事到哲学思辨,从民族根性到超现实表达。
今年特别启动的蒲公英公益行动为电影盛事注入人文温度。公益大使林志玲将携手业内前辈,像播撒种子般培育新生力量。这个充满诗意的计划,恰好呼应着电影节主题——当电影艺术的蒲公英飘向世界,每个落点都可能生长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从《封神》神话美学的全球热议,到青年导演的类型突破,中国电影正在完成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的升级。正如某位资深选片人所言:“当东西方观众为同一个镜头落泪时,电影才真正实现了它的终极使命。”在戛纳的碧海蓝天之间,中国故事正在书写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