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Max《人道》影评:科幻大片格局为何沦为平庸免洗电影

2025-06-12 08:24:45

HBO Max近期上线的电影《人道》引发热议,这部由凯特琳柯能堡执导的处女作,承载着影迷们对"柯能堡家族"新锐力量的期待。作为加拿大鬼才导演大卫柯能堡的女儿,凯特琳首部作品就挑战了末日寓言与社会实验的复合题材,试图在90分钟的片长里塞进环境危机、人口控制、阶级矛盾等多重命题。

影片构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近未来世界:生态崩溃迫使政府推行"自愿减员计划",用福利诱惑公民接受安乐死。当退休官员查尔斯决定成为计划志愿者时,本该庄重的家庭告别仪式,却因官僚系统的荒诞失误演变成血腥的生存游戏。这个充满戏剧张力的设定,让人联想到《人类之子》的绝望与《雪国列车》的阶级隐喻。

可惜的是,导演的野心与执行力出现明显断层。开场半小时用大量对白铺陈的社会机制,在家庭冲突爆发后竟沦为廉价的密室惊悚。本该深刻探讨的伦理困境,被处理成家庭成员间突兀的互相残杀。有观众犀利评论:"就像把《黑镜》的深刻命题拍成了《电锯惊魂》的B级质感。"

影片最大的硬伤在于角色塑造的苍白。大女儿作为记者本该代表社会良知,却在关键时刻做出违背人性的选择;小儿子对体制的反抗更像青春期叛逆;而政府特工的突然介入,则彻底暴露叙事逻辑的破碎。当结尾的"惊天反转"来临时,观众早已对这群纸片人失去共情。

值得玩味的是,影片中"用抽签决定生死"的设定,与现实中某些国家疫情期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形成微妙互文。这种现实投射本可成为亮点,但导演仅停留在概念展示,未能深挖制度暴力与人性异化的辩证关系。相较同类题材的《浪潮》或《狗牙》,《人道》对社会机制的批判显得浮光掠影。

电影学者指出,年轻导演处理宏大命题时常见"重设定轻叙事"的陷阱。《人道》中那些未完成的思考线索——比如精英阶层如何将环保议题武器化、国家暴力如何伪装成人道主义——任何一条本都可发展成更震撼的故事。或许对凯特琳而言,这次尝试更像是作者野心的试金石,我们更期待她未来能带来真正匹配柯能堡姓氏的杰作。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