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蝙蝠侠:开战时刻》这部重塑超级英雄电影格局的经典之作已迎来20周年纪念。近日,编剧大卫·S·高耶在访谈中爆出猛料:当年华纳高层对「蝙蝠侠首度亮相竟在影片第60分钟」的设定大为光火,差点掀翻诺兰的导演椅!
「会议室里火药味浓得能引爆小丑的毒气弹,」高耶回忆道。传统超级英雄片总让观众像等外卖般盯着时钟盼主角变身,但诺兰团队偏要反其道而行——前一个小时全是落魄公子布鲁斯·韦恩的蜕变史诗。从喜马拉雅雪山的神秘修行,到哥谭地下世界的血腥试炼,每个镜头都在回答:究竟是怎样的灵魂创伤,才会让亿万富豪甘愿化身暗夜复仇者?
为说服片商,高耶甚至做了份超级英雄「变装时间对照表」:蜘蛛侠首次亮相在38分钟,钢铁侠更晚至48分钟。而蝙蝠侠的60分钟登场,恰恰是诺兰式写实主义的精髓——没有凭空而降的英雄,只有被命运碾碎又重组的人类。这个大胆决定最终造就了影史最丰满的蝙蝠侠起源故事,连贝尔版蝙蝠侠的沙哑嗓音都成了流行文化梗。
有趣的是,高耶还透露诺兰曾劝阻他参与本·阿弗莱克版蝙蝠侠项目,认为「哥谭市容不下两代黑暗骑士」。但这位编剧对另类英雄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刀锋战士》三部曲早于漫威宇宙热潮二十年,就用吸血鬼猎人刷新了超级英雄的暴力美学。当被问及是否回归新版《刀锋战士》时,高耶的回应像极了他塑造的角色:「只要马赫沙拉·阿里需要,我的打字机随时为暗夜英雄待命。」
二十年后再回首,当年华纳高层的焦虑已成笑谈。《开战时刻》不仅为超级英雄电影注入哲学深度,更证明观众远比片商想象的更有耐心——毕竟真正的英雄主义,从来都需要时间淬炼。如今当我们在IMAX银幕上看到新蝙蝠侠时,是否还会想起那个让好莱坞胆战心惊的夏天:有个导演坚持要观众先听懂蝙蝠的心跳,再看清斗篷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