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初,巴顿学院——这所精英寄宿学校的石墙内正酝酿着一场冬日风暴。古典文学教授保罗·汉纳姆(保罗·吉亚玛提饰)用独眼审视着试卷,笔尖划出的F如同他棱角分明的下颚线。当校长伍德拉普博士(安德鲁·加曼饰)为权贵子弟的挂科兴师问罪时,这个固执的老学究只是推了推眼镜:"恕我直言,那位参议员公子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学生中,安格斯·塔利(多米尼克·塞萨饰)正把玩着飞往圣基茨的机票,直到继父的电话粉碎了他的度假梦。食堂里,同学库恩兹(布雷迪·赫普纳饰)举着偷来的照片挑衅:"听说你亲爹在疯人院过圣诞?"冲突在礼拜堂达到顶点——当全校为战死在越南的校工之子默哀时,库恩兹竟对着遗照吹起了口哨。
暴风雪封锁校园那夜,五个"留守男孩"的处境开始分化。安格斯目睹韩国留学生尿湿床单,库恩兹把告密者的手套扔进雪堆,而独眼教授正用古拉丁语语法折磨所有人。转机发生在医务室:当安格斯脱臼的肩膀被接回时,保罗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刺头学生眼里的脆弱。
圣诞前夜的酒吧混战堪称神来之笔。安格斯为保护女教师侄女(达比·李-斯塔克饰)与醉汉对峙,保罗却用三杯啤酒化解干戈。"你总是选择最愚蠢的英雄主义。"教授在回程车上讽刺道,却没察觉自己嘴角的笑意。直到安格斯吼出"我父亲没死!他在精神病院!",车内的暖气突然变得令人窒息。
波士顿的精神病院走廊,消毒水气味掩盖不了真相的腐臭。安格斯面对神志不清的父亲(史蒂芬·索恩饰),终于明白母亲为何总在逃避。返程列车上,保罗破天荒点了两杯威士忌:"听着小子,你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天才——但绝不会变成你父亲那样。"窗外雪原掠过,威士忌的琥珀色映出两人模糊的倒影。
春季开学典礼上,晒伤脸的库恩兹成了全校笑柄。而在校长办公室,保罗正从容签下解聘书——他谎称探访疯人院是自己的主意。最后一幕,安格斯追上即将驶离的轿车,两人用古罗马式的握手代替拥抱。后视镜里,巴顿学院的尖顶逐渐消失,保罗的独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温暖。
这部冬日成长史诗巧妙融合了《死亡诗社》的教育反思与《阳光小美女》的公路治愈。玛丽(达明·乔伊·伦道夫饰)这个失去儿子的厨娘角色,如同越南战争投在象牙塔上的阴影,让三个"被遗弃者"的抱团取暖更具时代厚度。当保罗驾车驶向未知的1973年,雪地上并排的轮胎印暗示着:有些师生情谊,比学院的百年石墙更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