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一支传奇部队在苏鲁运河上书写了"水上神兵"的不朽传奇。即将登陆央视的《砺刃》,将这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史诗首次搬上荧屏,用荡气回肠的故事揭开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的铁血篇章。
在芦苇密布的运河河道间,水上游击战的独特战术成为该剧最大亮点。剧组查阅上千份战史档案,精准还原夜袭黄流镇时利用渔船隐蔽接敌的战术细节,再现智夺铁矿时用渔网绞碎日军螺旋桨的民间智慧。更令人震撼的是,剧中爆破戏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当运河水闸在硝烟中轰然倒塌时,仿佛将观众带回到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
不同于传统抗战剧的单一英雄叙事,《砺刃》塑造了一组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群像。从背负家仇的渔家女到弃笔从戎的教书先生,这些角色在运河波涛中完成精神淬炼。特别是一段用鲁南快板书传递情报的戏码,既展现民间艺术的智慧,更彰显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伟大力量。
制作团队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间找到完美平衡。剧中出现的每艘木帆船都按老照片复原,日军碉堡的建造图纸直接来自战地档案。导演创新性地将运河号子融入战斗场景,当粗犷的劳动号子与激烈的枪炮声交响,谱写出独属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交响诗。
作为首部聚焦水陆游击战的影视作品,《砺刃》不仅填补了抗战题材的类型空白,更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剧中那个用渔船运送伤员的镜头,恰如历史的隐喻——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脊梁,托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之舟。
当运河支队的战旗在荧屏上再度飘扬,这段尘封的抗战记忆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该剧通过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在感受战争美学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军民鱼水情的历史真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