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坛鬼才朴赞郁近日在首尔国际书展的分享会上,罕见袒露了自己对文学的痴迷。当谈到「读到浑身战栗的作品」时,他特别提到2024年诺奖得主韩江的《少年来了》——这部以光州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仅第一章就让他「感受到文字穿透灵魂的力量」。
《少年来了》用15岁少年东浩的视角,撕开了1980年光州民主化运动的血色记忆。韩江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将暴力镇压下破碎的家庭、幸存者的创伤、旁观者的愧疚编织成震撼人心的文学画卷。这部2014年问世的作品,去年随着韩江凭借《素食者》成为亚洲首位女性诺奖得主,再度引发全球关注。
朴赞郁的「文学改编清单」上还躺着更多重磅名字:被誉为「韩国版《百年孤独》」的《土地》、黑色幽默杰作《冠村随笔》、探讨都市孤独症的《单人房》,以及金薰充满金属质感的《刀之歌》。他特别提到对后者的改编执念:「想用镜头复刻那种刀锋般冷峻的叙事,但投资人可能会被这种风格吓跑」——这番调侃背后,藏着作者对文学本真的敬畏。
这位以《分手的决心》《下女的诱惑》蜚声国际的导演,将改编过程比作「未知的冒险」:「就像带着地图却迷路的旅人,最终抵达的可能是完全意外的风景。」他透露新片《无可奈何》已进入后期制作,而观众更期待的是,当朴赞郁标志性的黑色美学遇上韩江笔下的历史伤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少年来了》中「记忆即反抗」的命题,与朴赞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复仇母题形成奇妙共振。书中少年亡灵对真相的追问,恰似《原罪犯》里吴大秀的十五年囚禁——或许这正是导演被击中的深层原因:在暴力的轮回中,艺术永远站在遗忘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