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狱》:当人间沦为炼狱,谁在黑暗中点燃救赎的火光?

2025-06-25 17:19:45

香港影坛近期掀起一股现象级观影热潮,破·地狱上映仅月余便刷新港澳地区华语片票房纪录,甚至超越黄子华前作《毒舌大状》的辉煌成绩。这部集结许冠文、黄子华等戏骨的影片,为近年略显沉寂的港产电影注入一剂强心针。

亚洲电影人似乎特别擅长通过传统仪式这面棱镜,折射出现代家庭的精神困境。从马来西亚《富都青年》里无国籍兄弟的生存挣扎,到《五月雪》用窦娥冤隐喻历史创伤,这种将民俗仪式与现代叙事交织的手法,总能精准刺中观众的情感神经。

香港新生代导演同样在此领域交出亮眼答卷。《七月返归》借都市传说探讨真假虚实的社会迷思,《年少日记》与《但愿人长久》则分别剖开不同阶层的精神创口。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一幅当代众生相——无论贫富,人人都困在各自的心灵炼狱。

《破·地狱》的叙事主线堪称现代版英雄之旅。黄子华饰演的婚礼策划道生,在疫情冲击下转型丧葬经纪人,这个充满戏剧张力的职业转换,牵引出许冠文饰演的文哥一家人的悲欢。影片前半段以黑色幽默展现道生"赚死人钱"的种种荒诞,后半段则转向深沉的生命叩问——当道生坚持让文哥女儿参与传男不传女的"破地狱"仪式时,传统与革新的碰撞迸发出耀眼光芒。

影片对丧葬仪式的呈现极具震撼力。开篇与终场遥相呼应的唢呐声中,喃呒师傅踏罡步斗的身影,既是为亡魂超度,更是为生者疗伤。导演陈茂贤借角色之口道破玄机:"活人更需要破地狱,人间本就是无间道场"。这种将传统科仪转化为现代心理疗愈的创意,让人想起台湾丧礼中绵延数月的诵经仪式——它们本质上都是帮助生者与逝者和解的过渡仪式。

可惜影片在艺术处理上存在明显失衡。每隔20分钟就强行插入的戏剧冲突,搭配过度饱和的配乐,使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呼吸感。道生这个核心角色的前史空白,让他的转变显得突兀;文哥子女的支线本可深挖——儿子在传统继承与现代逃离间的挣扎,女儿因性别被拒之门外的愤懑,这些本应闪耀的人物弧光都止步于浅尝辄止。

最令人扼腕的是结尾的高潮戏。当兄妹终于携手完成"破地狱"仪式时,画外音突然插入的文哥家书,将观众的注意力硬生生扯离仪式现场。这种过度煽情的处理方式,反而削弱了仪式本身应有的震撼力。若能专注呈现兄妹在火光中的蜕变,或许更能达成导演"渡化众生"的创作初衷。

尽管存在叙事瑕疵,《破·地狱》仍是近年港产片中难得的诚意之作。它不止于展现生死议题,更试图为每个活在当代困境中的灵魂,找到破开地狱的桃木剑。当许冠文苍老的面庞在银幕上浮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照见众生相的明镜。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