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先锋》的片头音乐响起时,观众或许还在期待那个熟悉的成龙式飞跃镜头。然而随着剧情展开,这部标榜"成龙主演"的动作片却让人恍然发觉:主角戏份竟被稀释得像杯淡茶。作为成龙与唐季礼第九次联手的作品,影片在2020年国庆档遭遇滑铁卢,2.25亿人民币的票房与4亿成本形成刺眼对比,甚至被同期《姜子牙》《夺冠》等片碾压。
影片最大的悖论在于:既想消费成龙IP,又不得不面对巨星老去的现实。66岁的成龙在片中饰演安保公司老板,大部分高危动作戏都交给了杨洋、艾伦等年轻演员。唯一称得上惊险的水上摩托追逐戏,还因拍摄时成龙溺水45秒的意外登上热搜。当观众期待看到标志性的高楼跳跃时,剧情却安排角色选择乘坐电扶梯——这个自嘲式的设计,恰似成龙动作生涯的隐喻。
纵观全片,制作团队似乎陷入了创意枯竭的困境。从伦敦到迪拜的跨国取景,融合飞车、枪战、动物特效等元素,表面看是标准的好莱坞式大制作。但支离破碎的剧情线和脸谱化的人物,让这些烧钱场面变成徒有其表的视觉杂烩。尤其当杨洋复刻年轻成龙的说教式台词时,更凸显出影片在创新上的乏力。
值得玩味的是,成龙的转型困局恰恰折射出华语动作片的集体焦虑。对比2017年《英伦对决》中那个隐忍复仇的父亲形象,证明成龙完全能驾驭更复杂的戏剧角色。但资本和市场似乎更热衷消费"功夫喜剧"的怀旧标签,导致《急先锋》这类作品陷入既要迎合老粉又要吸引新观众的两难境地。
影片中那个被营救的"花瓶"角色Fareeda,或许就是整个项目的缩影——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缺乏灵魂。当杜拜塔的玻璃幕墙映出成龙团队的身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得失,更是一个动作时代的渐行渐远。这提醒着电影人:真正的"急先锋"不该是重复过去的套路,而是勇敢开拓新的可能。
从《机器之血》到《神探蒲松龄》,成龙近年作品的市场表现持续走低。但与其说观众抛弃了这位功夫巨星,不如说大家期待看到他打破自我设限。当动作演员的生理巅峰已成往事,演技的沉淀才是更珍贵的银幕财富——这或许是《急先锋》留给行业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