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逝者遗照的方式往往折射出一个家族对生死的独特理解。上个月,家中两位长辈相继离世,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家族属于"不悬挂"派系——那些在葬礼上被鲜花环绕的遗像,在完成所有仪式后,会被恭敬地用报纸包裹,小心收进牛皮纸袋,最终安放在某个不常触及的角落。长辈们的解释是:悬挂遗照容易触景伤情,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反而更能安抚生者的情绪。
相比之下,外公家的做法截然不同。由于没有专门的神龛,外公的遗照被安置在小供桌上,两旁点缀着红色烛台,构成一个简易的祭祀空间。家人们至今仍不习惯与照片中的外公四目相对,这种微妙的情感距离,或许正是生者需要时间来接受亲人离世的自然反应。在亲身经历这些之前,死亡对我而言只是个抽象概念,而不同家族处理遗照的方式,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活着的人面对死亡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绪。
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为这个话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影片开篇就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家族禁忌——主角米格的高祖父因追求音乐梦想而离家出走,从此音乐成为这个墨西哥家族的禁忌。随着镜头推移,里维拉家族灵堂上整齐陈列的遗照格外引人注目。正值亡灵节前夕,按照传统,只有摆放逝者照片,才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召唤"亡灵回家团聚。
灵堂的布置绚丽多彩:金黄的万寿菊簇拥着纯白蜡烛,缤纷的彩带随风轻扬。若不是那些黑白遗照的存在,这般喜庆的装饰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为亡灵准备的圣坛。这种生死交融的视觉呈现,打破了我们对死亡阴郁沉闷的刻板印象。
《寻梦环游记》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亲情叙事,触及了更为深邃的哲学命题——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影片暗示,或许"被铭记"就是生命延续的方式。通过亡灵世界的奇幻设定,皮克斯巧妙满足了观众对死后世界的好奇,同时又保持开放性的思考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影片中那句熟悉的"我这是为你好",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共性问题。即使血脉相连,生者与逝者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调和的观念差异。里维拉家族世代相传的音乐禁令,以"保护后代"的名义延续着,这种以爱为名的束缚,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不同于皮克斯以往作品中温馨包容的家庭关系,《寻梦环游记》大胆直面了代际冲突。在《飞屋环游记》中,卡尔通过冒险实现了与亡妻的精神重逢;《超人总动员》则更侧重家庭成员间的协作。而本片将家庭矛盾置于故事核心,这种处理既冒险又真实。
许多影评将米格与家人的和解简单归结为"相互理解",但影片的深意不止于此。重新审视曾祖母的担忧,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固执的禁令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记忆。"为你好"这句话在片中虽一闪而过,却引发深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由谁来定义这个"好"?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值得每个家庭深思。
从家族遗照的摆放方式到《寻梦环游记》中的生死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习俗的差异,更是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情感光谱。有的选择珍藏回忆,有的选择直面思念,而皮克斯用动画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这种对生命意义的多元探索,或许正是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