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贺岁档的《闺蜜2》堪称华语影坛开年第一"雷",这部打着女性喜剧旗号的续作在两岸三地遭遇口碑滑铁卢,豆瓣2.8分的惨烈战绩甚至让前作《闺蜜》都显得像部经典。当越南黑帮、醉酒失忆、宝石争夺等元素被生硬拼凑,最终呈现的竟是一部既不好笑也不动人的闹剧。
导演黄真真显然想复制《醉后大丈夫》的成功模式,却只学到皮毛。片中那段巷弄追逐戏堪称灾难级呈现,粗糙的特效和混乱的调度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刻意恶搞还是能力不足。更致命的是,影片既缺乏环环相扣的喜剧逻辑,也丢失了前作中细腻的女性情谊刻画,沦为一场空洞的视觉噪音。
陈意涵、薛凯琪和张钧甯三位实力派女星的表演堪称"灾难现场行为艺术"。陈意涵在结婚恐惧症与闺蜜情深间反复横跳的神经质演绎,张钧甯面对拳王泰森时突兀的花痴表现,都让观众忍不住为她们被浪费的演技扼腕。特别讽刺的是,这部标榜女性视角的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角色竟是客串出演的过气拳王。
从高空跳伞的开场就暴露了影片的致命伤——用五毛特效代替叙事诚意。当四位女主角在越南经历醉酒失忆、黑帮追杀、宝石失踪等荒诞桥段时,剧情就像被灌了十杯龙舌兰的编剧随手写下的醉话。最令人瞠目的是,关键道具红宝石戒指的最终下落,竟是通过人体消化系统这般恶趣味的方式揭晓。
影片试图用结尾的煽情独白挽回局面,但前100分钟已经消耗完观众所有耐心。当闺蜜三人组在夕阳下朗诵"友谊万岁"的台词时,银幕内外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息。这让人想起好莱坞那句著名吐槽:"如果电影前90分钟都在侮辱观众智商,最后5分钟的升华只会让侮辱加倍。"
值得玩味的是,近年华语影坛涌现出《七月与安生》等真正探讨女性关系的佳作,而《闺蜜2》却将"闺蜜"这个充满可能性的题材,降格为低俗笑料的大杂烩。或许主创该看看《伴娘我最大》如何将女性友谊与黑色幽默完美融合,毕竟观众期待的从来不是装疯卖傻,而是能让人笑着流泪的真诚表达。
从电影社会学角度看,《闺蜜2》的溃败折射出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困境。当资本将"她经济"简单理解为"女性必看",当制片方把闺蜜情谊等同于喝酒撕逼,最终只能产出这种既失去女性观众共鸣,又难以取悦男性观众的四不像产物。与其在续集里继续消费IP,不如好好思考:新时代女性到底需要怎样的银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