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叙俊胜诉餐厅维权反遭网暴明星正当权利为何被骂恶毒刻薄引热议

2025-07-06 09:53:19

韩国娱乐圈近日再度掀起一场关于肖像权与网络暴力的热议,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凭借《金秘书为何那样》红遍亚洲的演员朴叙俊。这位以阳光形象著称的男星,在历经三年法律拉锯战后终于赢得肖像权诉讼,却意外陷入更汹涌的舆论漩涡。当法庭判决书墨迹未干,网络上的恶意已如潮水般涌来,将一位受害者反塑成"加害者"的荒诞剧,正在现实世界上演。

时间回溯到2018年盛夏,彼时《金秘书为何那样》正以每周10%的收视涨幅横扫荧屏。剧中那个西装笔挺的财阀二代李英俊,在首尔某家真实运营的酱蟹店里大快朵颐的场景,成为无数剧迷争相打卡的名场面。谁也没想到,这场持续五分钟的戏份,会在日后引发长达三年的法律纠纷。餐厅老板A某将拍摄花絮制成两米高的巨幅广告,配上"朴叙俊也着迷的美食店"的醒目文案,让临时取景地摇身变成"明星食堂"。据韩国演艺经纪协会数据显示,这类"搭便车"式营销在餐饮业尤为普遍,每年引发的肖像权纠纷超过200起。

更令人唏嘘的是维权过程的曲折。经纪公司Awesome娱乐透露,从2019年开始,他们先后发出七次正式通告,甚至亲自派人到店协商。那面惹争议的广告牌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天刚撤下,明天又出现在店门另一侧;夏季促销时消失,到了旅游旺季再度现身。这种"猫鼠游戏"持续两年后,朴叙俊方面才最终决定提起诉讼。韩国知识产权专家金教授指出:"这种反复侵权正是演艺圈维权难的缩影,很多艺人最终选择隐忍,因为诉讼成本往往高于赔偿金额。"

当诉讼消息曝光后,一场舆论的荒诞反转剧拉开序幕。某网络社区流传的"60亿天价索赔"迅速发酵,这个相当于人民币3000万的数字引发轩然大波。实际上,法庭文件显示真实索赔额仅为6000万韩元(约合30万人民币),前者只是理论代言费折算。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最终判决赔偿500万韩元时,特别强调这是考虑到被告作为个体经营者的偿付能力,但这份司法温情反而成为网民攻击的弹药。

判决书墨迹未干,朴叙俊的Instagram瞬间涌入三千多条恶意评论。有人质问"大明星缺这500万吗",有人嘲讽"下次拍戏记得自带移动摄影棚",更有人翻出他早年综艺片段断章取义。这种集体审判的狂欢背后,折射出韩国社会对成功者的微妙心理——既崇拜光鲜亮丽的明星,又渴望看到他们跌落神坛。汉阳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李敏贞分析:"网络暴力本质是一种'伪正义'宣泄,加害者通过道德绑架获得虚幻的优越感。"

在这场风波中,最值得玩味的是公众认知的错位。当店家擅自使用艺人形象盈利时,鲜少有人指责这是"占便宜";而当艺人依法维权时,却要承受"欺负小商家"的道德审判。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肖像权认知的深层矛盾——人们习惯将明星形象视为公共财产,却忽视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与人格权利。据韩国艺人权益委员会统计,2022年偶像团体因肖像权被侵权平均损失达2.3亿韩元,但实际提告率不足15%。

经纪公司的强硬声明揭开了更残酷的现实:"二次加害"。这个词特指受害者在维权过程中遭受的舆论暴力,在韩国娱乐圈已非个案。从雪莉到具荷拉,无数案例证明网络恶意足以摧毁生命。Awesome娱乐明确表示将追溯每一条诽谤留言的法律责任,这种零容忍态度获得韩国演艺制作者协会的公开声援。目前,首尔警方已着手调查其中37条涉嫌侮辱罪的极端评论。

这场风波恰逢韩国修订《演艺经纪人法》的关键期。文化体育观光部正在拟订新规,要求商业场所使用艺人影像必须获得书面许可,违者最高可处三年监禁。立法委员朴成洙在听证会上专门引用此案:"当法律判决抵不过键盘侠的唾沫,我们拿什么保护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值得思考的是,在东京、香港等亚洲主要城市,餐厅使用剧照宣传需支付每天50万日元以上的场地费,而首尔至今缺乏明确标准。

当我们拨开舆论的迷雾,会发现这远不止是明星的烦恼。普通人的照片可能被盗用于减肥广告,创业者的创意可能被大公司剽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朴叙俊"。在这个图像即权力的时代,如何平衡商业自由与人格权利,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标尺。正如韩国大法院2019年某判例所述:"肖像权不是名流的特权,而是每个公民对抗商业异化的盾牌。"

眼下朴叙俊正投入新剧《惊奇的传闻2》的拍摄,镜头前的他依然完美演绎着英雄角色。而镜头之外,这场关于肖像权的战役仍在继续——不仅关乎500万韩元的赔偿,更关乎整个行业对创作价值的尊重。当剧组下一个外景地的招牌亮起时,但愿那光芒既能照亮商家的灶台,也能照见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