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杀人》:是枝裕和突破自我的人性叩问,一部颠覆你认知的犯罪杰作

2025-07-08 09:12:58

当影评人David Ehrlich以一句尖锐的评论"是枝裕和甚至没给我们绳子让我们把自己吊死"来评价《第三次杀人》时,这个充满死亡意象的比喻意外地成为了理解这部电影的钥匙。这部在威尼斯影展遭遇口碑滑铁卢的作品,表面上看是一部关于死刑议题的法庭电影,实则隐藏着导演对人性更深层的哲学叩问。是枝裕和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不是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对生命本质的困惑与探索

与罗伯·布列松的《金钱》中那个被剥夺自杀权利的死囚形成有趣呼应,《第三次杀人》中的被告同样面临着生死之间的荒诞处境。电影通过律师重盛朋章与杀人嫌疑犯三隅高司的多次会面,逐渐解构了"真相"这个在司法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每一次会面都像剥洋葱般揭开新的叙事层次,直到最后观众发现,所谓的"真相"可能根本不存在

法庭场景的冷峻与北海道雪景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对立暗示着电影的核心矛盾——人类对确定性的渴望与生命本质的不确定性之间的永恒冲突。是枝裕和巧妙地用镜头语言展现了这个主题:固定机位拍摄的法庭戏份强调体制的僵化,而手持镜头跟随的探访场景则流露出人性的流动感。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不是杀人过程的重现,而是三隅高司每次供述时截然不同的杀人动机。从金钱纠纷到保护少女,再到最后的"就是想杀人",这些相互矛盾的供词彻底动摇了司法系统赖以运作的逻辑基础。这种叙事手法让人联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但比后者走得更远——它不仅质疑人们对真相的认知能力,更从根本上挑战了"真相"这个概念本身。

福山雅治饰演的精英律师代表着现代社会的理性思维,他相信通过逻辑推理可以还原事实真相。而役所广司演绎的杀人犯则像一面模糊的镜子,反射出每个人内心难以言说的阴暗面。两人在探视室的对话场景堪称近年来日本电影中最富哲学意味的对手戏,那些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答,直指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

电影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是食物意象的运用。从监狱食堂的简单餐食到律师家中精致的料理,是枝裕和用他一贯擅长的日常生活细节,暗示着不同阶层对生命价值理解的差异。当三隅高司描述被害人最后晚餐的场景时,食物的味道、温度与质感成为比杀人动机更真实的存在证明

广濑铃饰演的被害人女儿一角,为这部充满男性视角的电影注入了难得的女性视角。她的存在不仅推动着剧情发展,更代表着年轻一代对父辈罪恶的复杂态度。在她与律师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罪恶感如何像遗传疾病一样在代际间传递。

影片的叙事结构本身就是对传统犯罪类型片的解构。与一般法庭悬疑片不同,《第三次杀人》并不以揭开谜底为终极目标,而是通过不断推翻既定结论的过程,让观众体验认知被不断刷新的困惑感。这种叙事策略造成的不适感,恰恰是导演想要传达的生命本质——在绝对真理缺席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在不确定中做出选择。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降雪意象值得玩味。北海道的雪既纯净又冷酷,既能覆盖一切罪证,也能让所有痕迹显露无遗。这种矛盾特质恰好呼应了三隅高司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是杀人犯,却也可能是在用极端方式保护他人的"义人"。

是枝裕和在这部作品中对死刑制度的探讨采取了独特的间接策略。他并不直接批判死刑本身,而是通过展现真相的不可知性,从根本上质疑了人类是否有权决定他人生死的道德基础。当律师最终承认"我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时,整个司法体系的正当性也随之动摇

影片结尾处那个开放式的场景堪称神来之笔。三隅高司最后的表情究竟意味着忏悔、解脱还是嘲讽?导演拒绝给出明确答案,这种留白恰恰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它邀请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完成这个故事的最终解读。

《第三次杀人》可能不是是枝裕和最成熟的作品,但绝对是他最大胆的一次艺术冒险。在这部融合法庭剧、家庭伦理和心理悬疑的 hybrid 类型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作者导演对创作舒适区的主动突破。那些被影评人诟病的"形上学叩问",恰恰是这部电影最珍贵的部分——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仍有电影人愿意用镜头探讨生命的终极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勇气。

与是枝裕和早期作品相比,《第三次杀人》少了些温情,多了份冷峻;少了些确定性,多了份困惑。这种转变不应简单理解为导演风格的退化,而应看作一位艺术家对复杂世界的诚实回应。当大多数电影都在为观众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时,是枝裕和选择了用困惑来保持思考的开放性,这种选择本身就值得尊重。

影片中那个反复出现的意象——监狱会面室的玻璃隔板——或许是对现代人际关系最精妙的隐喻。我们以为自己能够看清他人,实际上永远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屏障;我们以为自己在交流,实际上只是在各自的孤岛上自言自语。《第三次杀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勇敢地承认了这种沟通的局限性,并在承认的基础上,依然坚持对话的必要性。

这部电影最终留给观众的,不是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而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当我们跟随律师一起经历这场真相追寻之旅后,或许会像他一样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往往没有答案,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持续追问,定义了我们作为人的尊严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