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然高叶《南京照相馆》7.25开预售被迫亲善摆拍揭露日军谎言

2025-07-17 08:29:41

寒冬中的南京城,硝烟尚未散尽,刺骨的北风裹挟着血腥气席卷每一条街巷。在这座饱受摧残的城市角落里,一家名为"吉祥"的照相馆意外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当镜头对准那些被迫摆出笑脸的百姓时,快门声记录的不仅是虚假的亲善画面,更是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灵魂

最新曝光的预告片以极具冲击力的对比画面,撕开了日军精心伪装的"亲善"假面。翻译官王广海那句充满威胁的"都给我笑",犹如一记重锤敲在观众心上。日军士兵一手拿着糖果逗弄孩童,一手握着沾血的军刀;摄影师伊藤假意与照相馆老板阿昌称兄道弟,转身却在暗室给记录暴行的照片盖上"不许可"的印章。这种赤裸裸的双面表演,比直接的暴力更令人毛骨悚然

历史资料显示,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确实实施了系统的宣传欺骗。他们强迫战俘和市民在刺刀下摆拍"和睦相处"的照片,将这些影像作为"东亚共荣"的证明向国际社会传播。与此同时,随军记者拍摄的真实屠杀场景却被严格封存。据不完全统计,仅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间,日军审查部门就封存了超过2000张记录暴行的照片。

影片中那个被摔在地上的婴儿并非虚构。在现存史料中,有多位幸存者回忆日军为拍摄"亲善照"而虐杀孩童的暴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所的记录显示,曾有日军士兵为让哭闹的婴儿安静,将其活活闷死在母亲怀中。这些被刻意掩盖的细节,正是《南京照相馆》要呈现的历史真相

照相馆的暗房成为了保存真相的圣地。当阿昌在红光下看着显影液中逐渐清晰的屠杀画面,这个原本只求自保的小人物完成了精神的觉醒。高叶饰演的毓秀从恐惧到愤怒的转变极具感染力,她嘶吼出的"日本人是畜生"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千万南京冤魂的呐喊。

影片对日军文化掠夺的展现同样触目惊心。考究的布景还原了日军系统劫掠文物的场景:戴着白手套的军官将字画编号造册,士兵用草绳捆扎青铜器,整箱的典籍被搬上卡车。这种有组织的文化灭绝,与肉体屠杀同样是对文明的践踏。历史学者指出,南京大屠杀期间损失的文物超过20万件,其中不少至今流落海外。

"我们看见"海报的胶片设计暗藏深意。七位主角的视线聚焦处,是那些被日军列为"不许可"的历史瞬间。王传君饰演的翻译官眼神闪烁,展现汉奸群体的矛盾心理;周游扮演的警察握紧拳头,象征民间抵抗力量的觉醒。这些普通人的选择,最终汇聚成揭露真相的力量。

导演申奥在筹备期间走访了多位历史学者,研究了大量珍贵档案。影片中出现的"亲善照"场景,均以东京审判时呈堂的证物照片为蓝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剧组还原了日军随军摄影师使用的老式相机,甚至连"不许可"印章的字体都严格参照历史实物。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南京照相馆》选择用影像对抗遗忘。当刘昊然饰演的阿昌说出"我们不是朋友"时,银幕内外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被鲜血浸泡的底片,终究会显影成无可辩驳的罪证。7月25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段不容篡改的记忆。

影片的提档上映颇具深意。1937年的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2025年的7月,这部讲述南京记忆的电影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敬畏。本周末的超前点映场次中,剧组特别设置了"历史见证席",邀请幸存者后代与观众共同观影,让记忆在光影中延续。

在南京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照片的故事。有老人回忆,当年确实有照相馆师傅冒死保存罪证;也有研究者发现,某些"亲善照"里百姓僵硬的笑容背后,藏着仇恨的目光。《南京照相馆》正是从这些历史缝隙中,打捞起最动人的抵抗故事。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或许会想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的那句话:"他们首先来抓共产党人,我没有说话...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南京照相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揭露历史真相,更在于提醒世人:对谎言的沉默,就是对暴行的纵容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