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国政治剧《造后者Queenmaker》掀起热议之际,台湾也推出了聚焦选举议题的《人选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两部作品虽题材相近,却在叙事风格和主题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这种不约而同的创作默契,恰恰反映出当代社会对政治生态的普遍关注。
「造浪者」这个片名堪称神来之笔,它不仅精准捕捉了政治幕僚群体的核心价值,更延伸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波涛汹涌的政治海洋中,正是这群幕后推手以专业与热情掀起变革浪潮,将理想候选人送上权力巅峰。但「造浪者」的意涵远不止于此——在创业孵化器里,他们是点燃创新火种的导师;在演艺圈中,他们是塑造明日之星的伯乐;在教育领域,他们是指引学子前行的灯塔。每一个时代的变革,都离不开这些默默耕耘的造浪者。
两部剧作都选择了女性参政作为叙事焦点:《造后者》讲述人权律师问鼎首尔市长的惊心动魄,《人选之人》则记录在野党女主席角逐总统大位的奋斗历程。前者以强烈的戏剧冲突见长,后者则以细腻的人文关怀取胜。这种差异恰如两国政治文化的缩影——韩国政治素以激烈对抗著称,而台湾社会更注重多元价值的包容共生。
导演林君阳与编剧简莉颖、厌世姬打造的这部政治职人剧,以「公平正义党」主席林月真(赖佩霞饰)挑战执政党连任为主线,生动呈现了选举幕僚团队的日常。谢盈萱饰演的翁文方与黄健玮饰演的陈家竞等党工形象鲜活,他们既要应对瞬息万变的选情,又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剧中那个令人拍案叫绝的长镜头——墓园里的母女对话,将政治人物的家庭羁绊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本巧妙编织了多条叙事线索:既有竞选团队的战术博弈,也有立法院长赵昌泽(戴立忍饰)的婚姻危机;既展现政治理想的坚持,也不回避权力对人性的腐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净饰演的张亚静,这个曾遭政客性骚扰的年轻女性,最终在翁文方鼓励下勇敢站出来指控加害者。「很多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这句台词,道出了多少受害者的心声。
剧中反映的社会议题极具现实意义:从环保材料BPL的贪腐弊案(影射现实中的光电争议),到网络舆论的操控引导;从少子化危机到新住民权益,几乎囊括了当代台湾的所有热点话题。其中对同志议题的处理尤其令人欣慰——当林月真被问及同婚立场时,她既表达了支持态度,又强调需要社会共识。这种平衡表态展现了政治人物应有的智慧。
不过剧作对政治斗争的描写仍显理想化。执政党仅因能源政策失误和官员丑闻就兵败如山倒的情节,未免过于童话。现实中,选民记忆往往短暂,舆论风向瞬息万变。若能更深入地刻画政策辩论的复杂性,或展现基层民众的真实困境,作品的社会批判力度或将更为深刻。
在技术层面,本剧堪称台剧新标杆。无人机拍摄的造势场面气势恢宏,竞选小物、网络文宣等细节高度还原真实选战。特别令人惊喜的是几场KTV戏码——当黄健玮与谢盈萱拿起麦克风时,台湾特有的「唱歌搏感情」文化顿时跃然荧屏。这种生活化的处理,让政治剧褪去严肃外衣,展现出亲切动人的一面。
剧中情感线索的刻画同样可圈可点。翁文方对张亚静说的那句「没有人的隐私应该被践踏」,不仅抚平了角色的创伤,更道出了性别平等的核心价值。而陈家竞夫妻在家务分工上的矛盾,则折射出当代职业女性面临的普遍困境。这些细腻描写,让政治叙事始终保持着人性的温度。
当剧情走向尾声,公正党终于实现政党轮替的愿景。这个理想化的结局,或许正是主创团队对台湾未来的美好期许。在现实政治愈发喧嚣的今天,《人选之人》提醒我们:真正的民主不在于口号与激情,而在于每个公民的理性选择与持续参与。那些在浪涛中奋力前行的造浪者们,他们推动的不仅是某个候选人的仕途,更是一个社会向善的可能。
从职场生态到家庭关系,从政策辩论到价值选择,这部剧作如同多棱镜般折射出当代台湾的复杂面貌。它或许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成功唤起了观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思考。当片尾无人机镜头掠过欢呼的人群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虚构的选举胜利,更是一幅公民社会成长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