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套专访演员施琅:儿童戏剧教育如何传递真善美力量

2025-08-05 07:51:40

七月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在第八届"金画眉戏剧展"的舞台上,一群来自上海哈比桥治幼儿园的小演员们用稚嫩却充满感染力的表演,为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当熟悉的旋律《Do-Re-Mi》在剧场响起时,台下观众不约而同地跟着节奏轻轻摇摆,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音乐治愈心灵的纯真年代。

这部改编自同名经典作品的儿童音乐剧,讲述了二战时期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温暖故事。严厉的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在失去妻子后,用军事化管理方式对待七个性格各异的孩子,直到家庭教师玛丽亚用音乐和爱融化了这个家庭的坚冰。在剧中饰演冯·特拉普的,正是这群小演员们的戏剧指导老师施琅。这位有着12年表演经验的职业演员,如今正以全新的身份,在儿童戏剧教育的道路上书写着别样精彩。

施琅的演艺生涯可谓星光熠熠。从《风筝》中隐忍的地下工作者,到《滹沱儿女》里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再到《龙之战》中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他用扎实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正是这份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在2020年与儿童戏剧结缘时,能够将专业素养转化为教学智慧。当时为幼儿园排练节目的偶然机会,让他发现了与孩子们相处的乐趣,也找到了表演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在央视《文化十分》栏目的镜头前,施琅分享了他转型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对儿童表演的困惑,到逐渐理解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再到学会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这个过程让他重新认识了表演的本质。"孩子们教会我的,比我能教给他们的更多。"施琅在采访中动情地说,"他们那种不加修饰的真实,那种对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常常让我这个专业演员感到震撼。"

《音乐之声》的排练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施琅独创的"游戏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表演技巧。他会把台词练习变成接龙游戏,把走位训练设计成寻宝探险,甚至将情感表达融入角色扮演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表演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剧中饰演玛丽亚的小演员何浠铭说:"施老师就像个大朋友,他总能想到最有趣的排练方式。"

舞台上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幕后的辛勤付出。为了准备这次展演,小演员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密集训练。从发音咬字到肢体语言,从情绪表达到舞台走位,施琅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许慕诚在排练中一度因为记不住台词而沮丧,施琅就带着他把台词编成儿歌;丁子涵总是控制不好表演节奏,施琅就设计了一套"音乐节拍器"训练法。这些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进步。

戏剧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谢承朔的妈妈在采访中分享道:"孩子以前很害羞,现在不仅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还学会了主动帮助其他小伙伴。"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表演技巧上,更体现在孩子们的性格养成中。通过戏剧排练,他们学会了倾听、合作与表达,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施琅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音乐之声》的改编中,他巧妙加入了中国童谣和传统游戏,让这部西方经典作品更具本土特色。这种跨文化的艺术探索,不仅丰富了剧目内涵,也让孩子们在表演中建立起文化自信。"艺术没有国界,但表演者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施琅这样解释他的教学理念。

五年的儿童戏剧教育生涯,施琅已经培养了上百名小演员。看着一批批孩子从怯场到自信,从生涩到娴熟,他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而戏剧教育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在采访尾声,施琅望着正在舞台上谢幕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此刻,音乐声再次响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这或许就是艺术教育最美的瞬间。

金画眉戏剧展的专家评委们对这次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种专业演员指导儿童戏剧的模式,既保证了艺术水准,又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天性,为儿童戏剧教育提供了新思路。而对这些小演员来说,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珍贵的人生体验。当大幕落下时,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掌声,还有成长的喜悦和对艺术的热爱。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儿童戏剧教育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施琅和他的团队用专业与爱心搭建起的这个舞台,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表演的乐趣,更让他们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正如《音乐之声》中唱的那样:"当你读到Do-Re-Mi,你就能够唱出任何旋律。"或许,这就是戏剧教育最动人的地方——它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表演技巧,更是用艺术表达自我的勇气和能力。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