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微风里,一部名为《脱缰者也》的电影悄然驶入观众的视野。8月19日,天津与北京两座城市同时迎来这部作品的首次亮相。故事被巧妙地放置在世纪之交的天津,一个充满市井气息与时代印记的城市。主人公马飞背井离乡后重返故土,却在种种不如意中,意外拐走了自己的外甥李嘉文。就这样,一场荒诞不经又充满温情的旅程缓缓展开。
影片由曹保平执导,方唱与王馼共同编剧,郭麒麟领衔主演,齐溪、孙安可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常远、张本煜、甘昀宸、刘亚津、柳杨等也贡献了精彩演出,林雪特别出演,颜北、辛浩江友情客串,胡朗荃作为特别介绍的新面孔,为影片注入了新鲜活力。这样的阵容,不仅保证了演技的层次感,更让角色之间的碰撞充满了戏剧张力。
与常见的喜剧电影不同,《脱缰者也》将背景锁定在千禧年间的天津。这座城市独有的松弛感与抽象气质,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视觉美学。霓虹闪烁的街头、老旧的建筑、市井的喧嚣,都在镜头下呈现出一种复古而迷离的质感。叙事上,影片深度融合了地域特色,方言的对白、本地的生活细节,无不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氛围。在首映礼上,主创们分享了在天津拍摄的趣事,现场笑声不断,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
导演曹保平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表示,天津这座城市本身就有一种与犯罪类型片天然反差的特质——它既荒诞又真实,既抽象又具体。这种气质为影片提供了独特的土壤,让故事在幽默与深刻之间找到了平衡。他希望这次更轻巧的尝试能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在轻松中感受情感的重量。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郭麒麟在片中用方言表演,显得格外游刃有余。他表示,这次演出让他倍感亲切,尤其是与小演员胡朗荃的对手戏,充满了津味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非津籍的演员们也为影片增添了别样色彩。齐溪、孙安可等人在首映现场用天津方言与观众互动,玩梗接梗,引得现场气氛热烈。谈及影片中关于原生家庭的议题,主创们表示,这是曹保平导演一贯关注的创作母题。片中马飞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完成了对父亲和家庭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是对传统的挑战,也是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许多观众在观影后表示,马飞与父亲的关系仿佛是东亚家庭的缩影,那种压抑与挣扎、爱与恨的交织,让人深感共鸣。
首映现场,观众们被影片中抽象脱缰的氛围深深感染。映后交流环节,大家积极整活,气氛热烈。一位天津本地的盘头大姨特地休业一天来到现场,为郭麒麟和胡朗荃分别送上了马型和汽车型的特色盘头发型。两位主创当即戴上发型与观众合影,场面温馨又搞笑。更有别出心裁的观众为郭麒麟送上“屁”字风筝,调侃片中情节,呼吁马飞快快“放过屁子”,做个好舅舅。这些互动不仅拉近了主创与观众的距离,更让影片的荒诞气质延伸到了现实之中。
除了欢笑,影片中的亲情羁绊也打动了许多人。有观众分享说,这场无厘头的绑架让人乐到疯,但其中的情感内核又让人虐到哭。这种笑中带泪的体验,正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来到现场的嘉宾们也不吝赞美之词。演员黄渤表示,尽管是第二遍观影,但仍然看得很过瘾。贾樟柯导演则从更深层的角度分享感受,他说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时代背景下摇曳的人性,那种在变革中寻找自我的挣扎,显得尤为真实。黄晓明则用“脱缰”二字形容影片气质,认为它自由不羁,让人看得尽兴。
《脱缰者也》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它更是一次对时代与家庭的深刻反思。千禧年间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观念交织,个体与家庭的冲突愈发明显。影片通过马飞与李嘉文的旅程,探讨了亲情、责任与自由的关系。马飞的叛逆不是简单的胡闹,而是对生活困境的一种回应;李嘉文的单纯与天真,则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映照。这种设定让影片在荒诞之外,多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视觉语言也极具特色。摄影团队巧妙运用光影与色彩,将天津的市井生活拍得如诗如画。霓虹灯下的街头、老胡同里的烟火气、夜晚的喧嚣与白日的宁静,都在镜头下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配乐方面,影片选择了充满年代感的旋律,与画面相得益彰,进一步强化了时代的氛围。
从剧本到表演,从导演到制作,《脱缰者也》无疑是一部用心之作。它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和解的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重量。首映礼的成功只是开始,相信这部影片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引发更多人的讨论与思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始终在记录时代、反映人性。《脱缰者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捕捉了千禧年间的独特气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大众的共同记忆。无论是天津的地域文化,还是家庭的情感纠葛,都让这部电影显得格外真实而动人。或许,每个人都能在马飞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在现实中挣扎,却依然渴望自由与理解的自己。
随着首映礼的落幕,《脱缰者也》正式驶入观众的视野。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而奔放,带着欢笑与泪水,闯入每个人的心。未来的银幕上,期待更多这样的作品,用故事打动人心,用艺术记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