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风尚未褪去燥热,一部名为《目之所及》的剧集悄然登陆荧屏,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观众心中漾开层层涟漪。该剧改编自知名小说《盲目》,却并未囿于原著的框架,而是在光影交错间构建出一个关于爱与抉择、迷失与救赎的动人世界。故事以双线叙事展开,穿梭于主角的青春与成年时期,勾勒出命运如何被细微的选择所改变,又如何因一段深刻的情感而获得重塑的可能。
剧中少年苏牧心的出场令人过目难忘。那是一个阳光斜照进教室的午后,新同学郝美丽略显局促地站在讲台前,台下目光纷杂。此时,坐在后排的苏牧心毫不犹豫地举手,主动提出调换座位,将自己靠前的位置让予她。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一抹干净利落的微笑。随后在班级一场荒唐的“比美”闹剧中,又是他挺身而出,以一句“这样的游戏并不有趣”轻轻化解了郝美丽的尴尬。两次解围,寥寥数笔,一个善良、正直且具同理心的少年形象已然立住。他不张扬,却自有力量;不刻意,却已然温暖。
而真正牵动观众心弦的,是苏牧心与曲桐之间那段朦胧而真挚的情感纠葛。与成年后的疏离与克制不同,高中时期的他们,仿佛初夏枝头上最青嫩的两片新叶,每一次低语、每一个眼神交汇都藏着未曾言说的心动。由余嘉诚饰演的苏牧心与艾米饰演的曲桐,并肩走在校园树影斑驳的小道上,衣袖偶尔相触,笑意忍不住从眼角眉梢溢出来。他们没有说出多么深刻的誓言,却让观众仿佛能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那种纯粹而干净的互动,成为整部剧中最具治愈感的段落,也让人不禁感叹:青春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尚未被世事磨去棱角,仍保留着最本真的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少年苏牧心的余嘉诚,作为2023年艺术类考试中的佼佼者,首次亮相荧屏便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表演质感。尽管是新人,他却精准捕捉到了角色内敛中的倔强、温和之下的力量感。尤其是在与曲桐相处的几场重头戏中,他依靠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将少年心事表达得含蓄而饱满。不少观众评论道,他的表演不像初出茅庐,反而带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细腻,仿佛天生属于镜头。
《目之所及》作为迷雾剧场系列中的一部,延续了该剧场一贯的电影级制作水准与叙事深度。剧中多处采用象征手法,以“目光”为隐喻,探讨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看见与盲视。无论是摄影构图中对人物眼神的特写,还是灯光营造出的明暗对比,皆在视觉上强化了剧集主题——我们所能目及的,往往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而真正的理解,需要用心去看。
除了正在热播的《目之所及》,余嘉诚的待播作品亦显示出他在角色选择上的多样性与野心。在法治题材剧《检察官与少年》中,他挑战自我,饰演一名性格叛逆、内心复杂的少年张浩轩;而在古装武侠剧《江湖夜雨十年灯》里,他化身温文儒雅、心思缜密的宋郁之;更在热血成长类剧集《万古最强宗》中尝试神秘莫测的万古一角。这些角色类型跨度极大,从现代到古装,从正剧到奇幻,无一重复,足以见证他作为演员的可塑性。
目前,他正投身于奇幻冒险剧《龙骨焚箱》的拍摄,饰演身手敏捷、性格果决的山魈组织成员沈万古。从校园少年到江湖人物,从情感戏到动作戏,余嘉诚正以惊人的速度拓展表演边界。对于一位刚刚开启演艺生涯的新人而言,这既是对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不可多得的成长机遇。观众也愈发期待,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演员,将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持续突破、带来惊喜。
回过头看,《目之所及》的成功并非偶然。该剧在情感刻画上极尽细腻,在叙事节奏上松紧有度,更在主题层面引发广泛共鸣。每个人或许都曾在生命某个瞬间面临选择,也都曾因某个人、某件事而改变人生的轨迹。剧中苏牧心与曲桐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哪怕命运偶尔盲目,爱却可以成为黑暗中最清晰的方向。
而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如《目之所及》这类注重人物内心成长与情感真实性的剧集,正逐渐赢得市场的认可。观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爱情线或强情节设定,转而追求那些能映照现实、触动思考的作品。这也对年轻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仅靠外形与人设,而需以扎实的表演和多样化的角色来说话。余嘉诚无疑正走在这样一条更具挑战性的道路上。
随着剧集持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年轻演员的成长轨迹。他的表演干净而自然,不带刻意雕琢的痕迹,却总能恰如其分地传递情绪。有人说他天生适合荧幕,也有人感叹他抓住了机遇。但不可否认,在光环背后,是他对表演的认真与敬畏。艺考第一的成绩绝非偶然,镜头前的每一分钟绽放,都源于镜头后百分百的投入。
《目之所及》仍在播出,苏牧心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我们期待这个少年逐渐走向成熟,也期待银幕之外那位扮演他的演员,能够始终保持初心,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与观众对话。毕竟,好的演员从不局限于一种类型,真正的好戏,也永远还在下一部。
也许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想起2023年夏末秋初的这部戏,仍会记得那个笑容干净、眼神明亮的少年。他站在那里,本身就已是一束光——不刺眼,却足够温暖;不喧嚣,却足以被人看见。而属于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