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台灯光渐次亮起,古老的吟唱与现代的旋律交织成网,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旅程即将启程。近日,备受瞩目的谭维维2025年《声声世世》“风起八方”剧场音乐会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这场音乐盛宴定于2025年10月6日至7日国庆黄金周期间,在北京中央歌剧院连演两日,以音乐为舟,载听众驶向华夏文明的深邃秘境。
音乐会以“声声世世”为主题,灵感源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谭维维将化身为一缕穿越时空的“风”,用声音重绘神话中的山川湖海,以歌喉抚触万物生灵。她将天地的舌喉化作旋律,唱响祖国各地非遗古调的悠远回响。整场演出不仅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与民俗文化,更创新性地引入现代舞、摇滚乐、鼓阵等多元艺术形式,在有限剧场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文化想象,让观众在声光交错中感受时间与空间的碰撞,体验华夏美学的磅礴力量。
同步释出的概念海报极具视觉冲击力,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纪人萍创作的木版画“万物有灵系列之三《归虚》”。海报艺术化再现了《山海经》中象征万物归处的“归墟”之境——海天相连处,水流倒悬,时间失重,扎根大地的文化力量与飘渺的神话想象相互交融。这幅视觉作品深刻诠释了创作者从非遗音乐中汲取养分,最终让传统在当代重获新生的过程,是对非遗人文美学至真至纯的礼赞。
整场音乐会将分为四大篇章,以《山海经》的神话意象为线索,串联起谭维维十年采风历程中的艺术沉淀与自我成长。她不仅将演绎《给你一点颜色》《川江号子》《兰花花儿》等脍炙人口的民族融合代表作,更将首次现场呈现五首全新创作。这些新作灵感源自她深入各地的采风见闻:上古“涿鹿之战”的金戈铁马,海南“鹿回头”的凄美传说,哈萨克族“十二个月亮”的神秘叙事,延边“桔梗不死花”的坚韧意象……每一首作品都是对传统故事的当代转译,将飘渺的神话视野转化为通俗的音乐语境,用旋律揭示古老传说背后的人生哲学。
回溯谭维维的音乐旅程,非遗融合始终是她鲜明的艺术标签。自2015年以《给你一点颜色》将华阴老腔带入大众视野,十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在西南,她与川江号子对话,创作出荡气回肠的江河史诗;在西北,她汲取兰花花儿的悲怆与深情,唱出黄土地上的生生不息;在东南,她与泉州南音交融,演绎《百鸟归巢》的盛世华音;在潮汕,她化身英歌舞者,用《潮起舞英歌》唤醒古老仪式的现代活力。她如同一位被大地民谣召唤的音乐信徒,既是采风者,也是驭风者,更是劳动与生活的颂赞者。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谭维维以制作人与音乐人双重身份交出的十年答卷,更是一次对文化根脉的深度回溯。她将剧场化为一方魔法空间,让观众在声波震荡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当华阴老腔的粗犷遇上摇滚乐的激昂,当南音的婉转交织电子音效,传统与现代的边界被彻底打破,重塑为一种既古老又未来的音乐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歌剧院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其独特的声学设计与文化底蕴将为这场音乐会增添更多层次。在这里,每一声音符都将获得更丰富的共鸣,每一次吟唱都将承载更深厚的情感。观众将不仅仅是在聆听一场音乐会,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见证传统音乐在当代舞台上的华丽蜕变。
在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谭维维的《声声世世》音乐会具有格外深刻的意义。它打破了非遗文化“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为其注入了鲜活的当代气息,让古老歌谣重新流淌进现代人的心灵深处。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与重组,是用世界性的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尝试。
纵观全球音乐市场,民族元素与现代风格的融合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从冰岛比约克的空灵吟唱到非洲部落节奏的电子化重构,世界各地的音乐人都在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可能。谭维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扎根于华夏沃土,以谦卑之心采集八方之音,又以大胆之姿重构音乐图景,创造出既具民族辨识度又具世界通性的音乐语言。
2025年10月的这两个夜晚,北京中央歌剧院将成为连接古今的音乐时空舱。谭维维将带领观众穿越山海秘境,聆听先民吟唱,感受大地脉搏,在声波共振中体验文化传承的磅礴力量。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一次心灵洗礼之仪,一场不可复制的华夏美学盛宴。
音乐会的门票将通过大麦网官方平台发售。对于期待体验这场文化盛宴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聆听来自时间深处的声音回响,感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音乐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