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大宋宫词》自打开播以后,分数直线暴跌,目前已经跌至4.2了,看来不少网友对它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了。
有的觉得导演李少红江郎才尽,很难再出一部像《大明宫词》这样的电视剧了。也有的觉得李少红自打拍过《红楼梦》后直接和烂片挂钩了。
还有人觉得是主演刘涛强行扮嫩的锅,毕竟历史上的刘娥虽然在遇到赵恒之前是嫁做人妇了,但是人家好歹还是年轻小姑娘。刘涛这瘦削的脸颊怎么看也不像18岁的人啊
剧中台词这样说,真的是准备了好几年的本子该有的水平么?
当然,大部分的网友是觉得剧情实在太狗血,完全就是披着精美服道化的狗血玛丽苏剧情
说到服化道,现在很多电视剧都爱拿这个来营销,动不动就是各种堪比电影级别的打光加精美还原历史的服装,来包装原本剧情一般的电视剧
果不其然,《大宋宫词》一溜水的在花式夸自家的服装做得非常精美,甚至把五代十国的《韩熙载夜宴图》给仿制出来了
这是导演李少红非常喜欢创新的一个地方,她之前曾经在新版《红楼梦》中试水过引自昆曲等戏曲中的铜钱头造型,不过没咋受好评,反而把1987年老版《红楼梦》重新炒红了
好了,既然大宋宫词既然都把服道化当成重点来营销了,这也让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此非常感兴趣。深扒了一下发现,好家伙,李少红果然又画蛇添足了。下面咱们就帽饰方面举个栗子~
一、穿越而来的帽正
北宋走的极简风,也是男性巾冠发展的时代,各种幞头(男子裹头的黑色纱巾)出现。但是据考证,北宋官员除了直脚幞头之外,并没有帽正(帽子中间的玉石)。比如《清平乐》中的王凯,戴的就是没有帽正的官帽。
而《大宋宫词》的上至皇帝赵光义,下至当官的群臣,那帽正真的是五花八门,设计师全靠想象的翅膀在发挥了
看看这一个个头顶上的官帽,你是夸设计师有才呢,还是骂他们无知呢?考证历史,帽正连明朝都没有,要到清朝时候才流行官场的
二、穿越而来的萧太后
说到清朝,最搞笑的就是归亚蕾饰演的辽国萧太后了,之前放出的剧照,这服装这头饰,直接被历史专家给嘲讽了。好一个从清朝穿越来的萧太后
为什么会说她是从清朝穿越来的呢?服饰按照剧方的说法是,因为没有详细资料作为参考,于是只能从清朝画师
沈蓉圃的画汲取灵感
然鹅,问题就出在这里,考证后发现
沈蓉圃画的是
《同光十三绝》,萧太后的造型是这样的。
沈蓉圃绘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造型是这样的
和归亚蕾的那个根本就不像啊。而她剧照上参照的这个画像上的画,是出自清朝《升平署扮相谱》中的萧太后造型,但是并没有作者标注,剧方说是
沈蓉圃未免太武断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戏曲中,萧太后的扮相是这样的。怎么说呢,李少红导演果然很创新啊~
三、看似还原实则错到离谱的凤冠
下面来说说女主角刘涛扮演的刘娥吧,前期是普通平民的打扮,这没啥好说的。最让剧方拿到台面上猛夸一顿的是她的这张海报,还是参考了正儿八经的绢本,也就是目前放在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刘娥画像
由于绢本上搞得是个远景图,所以凤冠上面的装饰看起来不太清楚。但是,没关系啊,宋代又不止一个皇后咯。咱们找一个年代的不就成了,这不
宋钦宗的皇后凤冠就显得清楚很多了,咱们也可以拿来做个参考依旧
宋钦宗皇后
1、设计师凭空捏造的帽正
讲真的,《大宋宫词》的设计师,无比偏爱帽正,甚至连凤冠都不放过,你就算参考绢本画像,也不能瞅瞅仔细么
两个历史参照物上面根本啥都没有啊
台北故宫博物馆刘易画像
2、多出一道的珍珠
宋钦宗皇后的凤冠上的珍珠在龙头的下方,就只有一根绳子下来的。但是!刘涛头上戴着的这顶凤冠,是在两侧,甚至更多的绳子。这是显得剧组很壕的亚子么?
3、
博鬓直接放飞
这里要科普一下
“博鬓”。《皇明典礼》中记载,“珠翠九翟博鬓冠”,“金掩鬓一对”,由此可见它是一种装饰物件,还可以用来遮掩两鬓的头发,而且六条博鬓还是皇后身份的象征。
《清平乐》江疏影皇后造型
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发现博鬓的是商周时代的玉人,可见在先秦时期女性就已经流行博鬓了,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比如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也出土了两件战国带有博鬓的玉人。
但是,《大宋宫词》里刘涛这顶明显就是放飞自我了,完全是按照设计师的意愿重新设计了凤冠的博鬓
诚然,不得不说刘涛头顶的这个凤冠看起来真的很精美,也看出剧组是下了功夫去设计的。但是就历史还原度而言,完全不如同时开拍的《清平乐》
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什么都仿照历史,可是现在历史剧除开架空的那种,服装还原度也越来越考究。毕竟,中国古代文化在整个东亚地区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尤其是这么个打着走心服化道的电视剧,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尊重历史细节的话,势必会给后人创作增加难度。
所以,《大宋宫词》开分后分数暴跌至4.2分,这事真不能单纯怪演员们,主创团队对历史研究深度不够,剧本打磨也过于敷衍,更没有搞清楚观众对于古装历史剧的喜好。
再精美的服化道只能让观众觉得《大宋宫词》是一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吧~当然,创新也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发挥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