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Netflix-剧情5解说
Netflix杀手剧情-法国巴黎/目标:无所事事让人疲惫的程度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1章 巴黎 目标
「无所事事让人疲惫的程度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若耐不住乏味,这份工作就不适合你」,安静到不可思议的巴黎早晨让杀手不小心就睡着。
在《杀手》剧情第一章开始编剧导演开始描绘着杀手本身对于那些等待的时光开始感到想要改变,透过一连串很长的独白,他自己讲出自己身为刺客的心境和理论,这些独白完美表现出杀手对这世界的看法,又或者是导演在告诉我们这是杀手的脑袋想法,他「不为上帝、国家、不选边站,如果有钱,他就会杀死他应该杀的人」。
他的内心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没有人性,而是用一些理论以及他观察到的世界所说服自己,例如他并不相信人性本善,这一点从他讲的那一段「这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It‘s a dog-eat-dog world),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杀人就等着被杀,适者生存,这不就是人性吗?对于那些相信人性本善的人,我不得不问,这种想法到底从何何来?」
(然后就有一幕接着一个孩子拿着玩具枪指着别人,象徵着这个世界充满邪恶,连纯真的孩子都能被污染)↓
「有史以来一直都是少数人在剥削多数人,这是文明的基石,是砌砖的血汗水呢,一定要想尽办法确保自己成为少数人,而非凡夫俗子」
「我就是我,我并不杰出,我只是与众不同,如果我们没有交集,那是你好运,不过,运气并不存在,因果报应也一样,可悲的是,正义也是。虽然我很想假装这些概念确实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出生、过活,最终死去,与此同时,『行汝意志,即为全法(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第一章就像是杀手自我的介绍那样,他缓慢地揭示他对透过望远镜看到世界的怀疑态度,这与他禅宗般的杀戮方式和他对生活自我优化的追求相结合,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感觉。在杀手身上我相信观众会看到一种「空灵」,就是那种灵魂像是很单调一样,把自己抽离这个世界一样。
但是《杀手》编剧导演笔下的杀手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那样的没情感或是很直觉性的冷血,而且从他的内心中其实也有着很多人性,第一章中编剧导演所显现的杀手内心中有着没多的想法再脑袋萦绕着,所以他才需要音乐来帮助自己「让内心的声音不再迴盪」,所以前面有这么多内心的独白,都是在刻划其实他也拥有人性会受到波动,所以杀手一直在注意自己的心率就是如此,儘管自己的心智可以被控制,但心率是诚实的,他确实会受到波动。
「不可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弱点,弱点就是漏洞,一路以来我扪心自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一定要全心投入其中,才能出类拔萃,仅此而已」,整体看起来,杀手有自己的人性以及同理心,可是他一直刻意压制下来,想尽办法不被影响。尤其是在骑车逃跑的过程中,导演很明显有放大这过程中的「喘气声」,这是紧张的表现,也就呼应到前面我们所讨论的那样,杀手并不是完全冷血,而是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情感。
所以在机场看到警犬的那场戏,杀手转身再次进去厕所让自己冷静,这画面就足以表现出杀手本身内心裡的心虚和紧张,所以这是一个内心有血肉的杀手,只是一直在用理论和残酷的世界说服自己而已,我觉得这一点一直在呼应到杀手自己讲自己「我就是我,我并不杰出,我只是与众不同」,他一直表现出自己就像是个平凡人那样会害怕、会紧张、会怕死,就像是一个「凡夫俗子」。
多明尼加共和国/藏身处,Netflix杀手讲述「运气并不存在,因果报应也一样,可悲的是,正义也是」
回到家裡,杀手发现爱人被攻击紧急送医,爱人的遭遇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杀手因果报应和轮迴(?)我觉得很讽刺的是在第一章的独白中有说过「运气并不存在,因果报应也一样,可悲的是,正义也是。」女友会受到攻击这件事即一一验证杀手观察到的世界生态,而这些事情是来自于杀手的失手,不过这裡我想要先来讨论他的失手原因和这句话的关联性。
他会失手到底是不是因为运气不好?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但也不是,他自己有说运气并不存在,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杀手》电影中,我们都不知道凶手的名字,他有很多别名和假护照,并且利用这些假护照环游世界,在其他有钱有势的人的要求下杀害有钱有势的人,他不会被动机问题所困扰,更别说道德问题。对他来说,杀人只是一份工作,需要最大的投入、耐心和纪律,正如从他第一章中所讲的那些独白就可以知道,所以他是透过一万次的练习才做到这样的境界。
可是要说这场任务为什么会失败?就我自己解读,我会觉得是编剧导演有点想要呼应杀手觉得运气、正义、因果报应并不存在的想法,就我自己觉得发生在《杀手》第二章中的事情,好运气可能不存在,但坏运气是存在的。
因为坏运气的降临,所以让任务失手并且以来因果报应让爱人遭殃,毕竟如果依照他自己所讲排除个人情绪和人性来行事,那照理来说任务是不是失手的,而且在射击的那个瞬间,是那个应召女郎突然有个动作而中枪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杀手会失手的原因在于应召女郎这个变数引来的坏运气。
然而,因果报应我也觉得有更深层意义的挖掘,《杀手》Netflix电影基本上是在描述杀手为了成为世界上的「少数人」,所以不过问自己的内心道德和动机,只知道完成任务就好,但这样的有害作法难道就不会迎来因果报应与代价吗?
当然,《杀手》Netflix这部电影我也觉得并不是在刻划杀手内心的自我觉醒和突然间洗白,而是刻划越来越黑暗的人性,因为杀手知道他自己要成为「世界少数人」的阶级,才可以得到钱、得到好的生活,这就是代价。
就像是他自己说「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不可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弱点,弱点就是漏洞,一路以来的每一步我扪心自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一定要全心投入其中,才能出类拔萃,仅此而已』这段话一样,成为杀手这条路一直都是想要得到好处,也是在这个狗咬狗世界裡该做的,这一点也接续到第三章中提到「放弃法律这条路」的原因,更是呼应到内容中他也说到「正义并不存在」的意思。
纽奥良/律师,Netflix杀手剧情:我们直接绕过法律这条路
「餐厅上千间,菜单都一样,哈吉斯教授就是在纽奥良说服我放弃法律这条路,走上绕过法律的路」
《杀手》第三章中的跟律师对戏的这场戏抛出杀手之所以会成为杀手的原因,这一点在《杀手》第一章的时候其实也早已经有提到过,他想要当世界上「少数人」的身份,在这个竞争激烈狗咬狗的世界生存下去,所以他执行任务只会问自己「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这一点事实上也第二章中医院裡杀手还特地拿了钱要给医生,可是医生完全不理会,这场戏中导演就巧妙地刻划杀手所认为的世界是「钱堆叠出来的」。
这确实也是,因为他观察、接触到的世界就是如此,有钱人为什么会买刺客来除掉讨厌的目标?并且杀手还会想要替他们做事,因为杀手知道这个世界就是靠金钱在运转的,所以不会有正义的存在,而且用买凶的方式来除掉讨厌的人也不会觉得是不道德的事。
这就是有钱人的世界,也是杀手一头栽进去的世界,所以《杀手》第三章中讲述着身为律师的哈吉斯教授对杀手的帮助,要他知道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正义,然后将他带进这个世界,让他赚进无数的钱财。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不可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弱点,弱点就是漏洞,一路以来的每一步我扪心自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一定要全心投入其中,才能出类拔萃,仅此而已』这段话在《杀手》第三章又再次出现,第二章裡计程车司机毫不留情地被除掉,就连同律师也是,然而杀手对朵洛蕾丝的要求和求饶会有所动摇吗?同理心会成为他的弱点吗?
以他真的达到朵洛蕾丝的要求,他以最快速和不通的方式处理掉朵洛蕾丝,还可以让朵洛蕾丝的孩子拿到寿险理赔,这是杀手拥有人性和非人性的一面。我好喜欢这样的他,因为他能一方面给观众感受到他的同理心,可是又能感受到他当一个杀手的冷酷。但默默地,导演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开始感受到杀手事实上会被同理心动摇的。
佛罗里达州/恶霸,「我不是天才」这件事
在復仇这过程中,编剧导演挖掘他越来越深层的黑暗人性,可是这黑暗的人性中还藏有着真诚的人性,打从第三章律师的篇幅裡,就已经成空刻划出杀手会被观众给接受的内心(因为他确实有同理心,只是他在压抑),但巧妙地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走向这条道路的越来越大的决心和不后悔。
这一点其实也呼应到导演利用超级多主角的独白来让观众进入他的脑袋。这样的叙事手法虽然简单,可是却有着很棒的代表意义,因为观众会发现在第一章之后,有几段话会一直重复出现,像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不可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弱点,弱点就是漏洞,一路以来的每一步我扪心自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一定要全心投入其中,才能出类拔萃,仅此而已』
「依计行事」
「设想周全,不随机应变」
「谁都不相信」。
这样的独白出现的时机是有原因的,这就当是杀手时时刻在提醒自己该怎么做,一直在提醒自己这些準则:依计行事、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有同理心;相反地,这也其实是在反过来刻划杀手本身拥有的同理心呢,所以才需要无时无刻叮咛自己~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杀手会给人一种冷冽的美感,「我不是天才」这个形容词在《杀手》第四章中呈现的很巧妙,在他与恶霸的打斗画面裡,编剧导演让杀手一直处于一个弱势要被打趴的局势,这场戏呈现确实他手并不是个天才,也不是天生的杀手。
难怪他要取找恶霸算帐的时候看到房子外有好几个恶霸朋友时还说希望他们今天不会在这裡过夜,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要把其他人牵扯进来(因为他有说过把其他人牵扯进来会让事情更复杂);另一方面以是要呈现出如果还有其他的恶霸在,那他就真的处于劣势了,也表明杀手真的不是天才,在肉搏上不太行XD。
Netflix杀手剧情-纽约/专家
杀手找到那个被说是像「棉棒」的女人也是个杀手(也是听律师办事的人,被称为「专家」),在餐厅的这场戏其实还不错,专家对杀手的对话到底会是怎样?
她看得开,知道身为杀手也会有被另外的杀手找上门的这一天,其实从她的话语中,她的理论也能反过来套用在杀手身上,那些挡在目标前面的人都要除掉。
她说「我刚入行时,我的本事让我惊讶不已,如此轻鬆,简单到让人吃惊,金钱就是动力,也就是说只要足够的钱就能换去另一个人生,这也是我们告诉自己的另一个谎言,好比说你何时最后一次扪心自问你拿枪瞄準的对象怎么会这么彻底讨人厌?还是老话一句,一个人的残忍就是另一个人的实用主义」。
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杀手,是为了换取另一个人生,他们的残忍对别人来说是实用的,别人可以用钱买他的们残忍。我很喜欢这场戏中讲的「猎人与熊」的故事,暗示出猎人在追不到目标后的心境转变受到影响,在这场追逐中迷失自我,又或者潜移默化之中突然改变了自己的目标,就像是杀手失手一直想要追寻那个答案一样,越来越想要知道当下的自己发生什么事,执着之下总会让迷失自己。
「你会在这裡是因为你情不自禁,你以为坐在我对面会感到心安,就像那天你肩背着枪却不知怎么地打偏了,怎么可能失手,我为这一刻準备了这么久?我不敢相信这一刻的到来」编剧透过专家讲出杀手失手后的心境。
第四章中的《杀手》还是一样,就像是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他并不是在这復仇的旅程中有什么自我领悟和自省,而是更坚定自己的理论不会错,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下手前再次说到「依计行事、设想周全、不随机应变」。
因为他知道他面对自己的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人,我还真的差点以为他要去扶跌倒的专家,这再次证明杀手的理论是对的,同情心是弱点和漏洞,因为专家手上早就有一把刀準备反击。
可是我觉得杀手在第四章中的表现真的默默地表现出杀手内心中已经快要被说服的那种「挣扎感」,我觉得他某个瞬间是真的快要被专家给说服,因为专家也是个刺客,她知道当一个刺客的内心道德挣扎,也知道在压抑着什么,所以猎人与熊的故事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刻划杀手本身就像是执着的猎人一样,被愤怒给冲昏头,改变了当初的最初目的语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