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剧逐渐摆脱传统偶像剧的框架,开始探索更细腻、贴近社会现实的题材。《童话・故事 下集》便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婚姻寓言,由金马奖《讲话没有在听》导演李念修自编自导,甚至亲自担任剪辑的工作,并由柯佳嬿、刘以豪领衔主演。
透过 12 集、每集约 30 分钟的篇幅,以写实而平实的叙事手法,细腻描绘一对夫妻写实且荒谬的婚姻生活。
柯佳嬿、刘以豪两位主演的表现,让角色重量更具真实感「没有童话,只有故事」——婚姻写实度极高,每个细节都戳中痛点妈宝文化与性别困境:婚姻里的隐形压力缺乏多元的婚姻观点,限缩了探讨的广度婚姻到最后,究竟是爱的体现,还是习惯的产物?
柯佳嬿、刘以豪两位主演的表现,让角色重量更具真实感
在《童话故事下集》中,柯佳嬿与刘以豪首度合作就饰演一对年轻夫妻,这也是刘以豪睽违四年后的台剧演出。两位主演的表现可说是剧集的一大亮点,他们不仅完美贴合角色,更在细腻的情感演绎上展现突破。
刘以豪饰演的男主角曾学友,绰号「友友」,是一位温和、体贴的工程师。他从小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时常把「我妈说⋯⋯」挂在嘴边,一听就知道是典型的「妈宝」。然而,他却不是传统印象中让人厌恶的妈宝,而是温暖又有包容力的好男人,对妻子百般迁就,虽然不擅长表达,但却用行动证明他的爱。他或许不够果断、不够主导,但他的耐心和善良让人难以讨厌,甚至让观众在某些时刻为他感到心疼。
柯佳嬿饰演的林宜玲则是一个与学友完全相反的角色。她是一名广告剪接师,性格独立,讲话犀利又直接,不能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角色。她在台北搬了多次家,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定的家」。生小孩一直不在其人生目标的宜玲,在婚姻中面临多重挑战,尤其是与婆婆同住后,婆媳问题不断累积,使她对生活感到厌烦,时常萌生离婚的念头。
这种带着现实感的夫妻关係,正是本剧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也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不断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没有童话,只有故事」——婚姻写实度极高,每个细节都戳中痛点
「童话故事」这四个字,往往让人联想到幸福美满的结局,但这部影集却用「下集」来点出婚姻的真相,当初的浪漫承诺终究会被现实消磨。身兼导演、编剧、剪辑的李念修耗时三年打磨剧本,省去诸多在过往偶像剧中经常出现的浪漫、甜蜜剧情。
剧中没有洒狗血的婚姻悲剧,也没有刻意高张的戏剧冲突,生活中的细节铺陈毫不造作,对白贴近日常,让人不自觉地代入角色情境之中。
妈宝文化与性别困境:婚姻里的隐形压力
《童话故事下集》不仅仅是探讨夫妻两人之间的相处,更深刻地描写了「妈宝文化」与婚姻中的性别角色。剧中的男主角受原生家庭影响,导致这种影响在婚姻中成为无形的束缚。当「妈妈说⋯⋯」成为丈夫的口头禅,妻子不得不面对婆婆的无形压力,这些情节让人感到窒息却又真实可见。
而女性角色在婚姻中往往承担更多无形的责任,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维繫夫妻关係。往往承担了更多看似「应该」的责任——应该理解丈夫的压力,应该维持家庭和谐,应该在婆媳之间找到平衡。但这些「应该」真的公平吗?
缺乏多元的婚姻观点,限缩了探讨的广度
然而,虽然《童话故事下集》成功地展现了现代婚姻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但在剧中似乎缺少对照组的存在。若能引入一对不同风格的夫妻,将会提供更多不同的观点与解读,让观众看到婚姻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看法越来越多元,无论是开放式婚姻、同居不婚,还是各种生活方式,都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进一步丰富剧情的深度与广度。这样不仅能增加剧集的张力,也能让观众在角色间找到更多共鸣。
婚姻到最后,究竟是爱的体现,还是习惯的产物?
《童话故事下集》每集 30 分钟的篇幅,让这部剧显得更加精炼而有力。不拖泥带水,也不为了戏剧张力而强行加入狗血情节,让人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而 12 集都演完了,曾学友跟林宜玲的婚姻难题真的都解决了吗?
《童话故事下集》结局没有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观众忍不住思考:当「童话」结束,现实到底该如何继续?或许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两人的方向一致,谁快一点抵达终点,似乎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