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17号》烂番茄86%高分!媒体盛赞犀利讽刺现实,罗伯派汀森巅峰之作

2025-03-13 20:47:46

在影迷的翘首期盼中,奉俊昊继横扫奥斯卡的《寄生上流》后,携科幻新作《米奇17号》强势归来。这部改编自爱德华·艾西顿《米奇7号》的太空生存寓言,凭借其颠覆性叙事结构尖锐社会隐喻,在北美试映阶段便掀起讨论热潮。作为当代最具作者性的亚洲导演,奉俊昊此次将镜头对准星际殖民背后的阶级异化,用复制人设定撕开资本世界的残酷真相。

影片中,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星际探索者米奇自愿成为「永生耗材」,其躯体在冰冻星球上经历着周而复始的毁灭与重生。当第七代克隆体意外遭遇本体存活时,这个本被设计为企业工具人的角色,竟在冰原上演绎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值得关注的是,帕丁森此次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被《帝国》杂志盛赞为「当代科幻电影最精妙的身份解构」。

在权威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米奇17号》以86%新鲜度开局,虽略逊于《寄生上流》的封神战绩,却仍彰显奉俊昊稳定输出的作者功力。相较于传统科幻片对星际奇观的迷恋,该片更着力于人性实验室的构建——当企业将员工异化为可替换零件,当记忆成为可复制的数据包,所谓「人类」的边界正在量子纠缠中土崩瓦解。

《卫报》影评人捕捉到影片独特的荒诞美学:「在黏腻的有机培养舱与刺眼的太空舱灯光间,奉俊昊搭建起当代社畜的隐喻剧场。那些被冰晶包裹的克隆残骸,恰似职场中被耗尽即弃的鲜活生命。」而《电讯报》则犀利指出,影片中企业宗教化的设定,实则是对科技巨头「福报论」的辛辣讽刺。

作为帕丁森转型实力派的关键之作,其表演获得多方赞誉。《独立报》特别提到:「当他用美式工薪阶层的含糊腔调念出『重启协议第17条』时,那种机械服从与人性挣扎的微妙平衡,令人想起《银翼杀手》中鲁特格尔·哈尔的经典演绎。」更有影评人发现,片中克隆体编号从7激增至17的设定,暗合着资本压榨的指数级增长规律。

在哲学深度方面,《Vulture》认为影片提出了「尊严觉醒」的革命性命题:「当第17代米奇拒绝执行格式化指令时,那不仅是角色个体的觉醒,更是对系统性奴役的全面宣战。奉俊昊用太空歌剧的外壳,包裹着比《雪国列车》更激进的反抗精神。」

不过影片并非毫无争议,《好莱坞报道》就指出160分钟的片长存在叙事冗余,部分支线情节削弱了主线冲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奉俊昊再次证明了自己在类型片框架中注入作者表达的非凡能力——那些游走在恶心与诗意之间的冰冻尸块,那些闪烁着黑色幽默的舱内广播,共同编织成当代科幻影史中最令人不安的生存寓言

随着上映日期临近,这部被外媒称作「太空版《寄生虫》」的作品,或将再次引发关于科技伦理劳动异化的全球性讨论。当观众凝视银幕上双重存在的米奇时,或许也在审视着现实世界中,那个正在被算法与KPI不断克隆的自己。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