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真人版评价崩盘:五大致命缺陷让经典沦为平庸,迪士尼IP开发再遭质疑

2025-03-21 07:52:37

迪士尼最新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自宣布以来,便如同一场风暴般席卷了舆论场。从主演瑞秋·齐格勒对原版动画的批评,到影片被同时贴上「过于觉醒」和「不够觉醒」的标签,再到盖儿·加朵饰演邪恶皇后的争议,这部改编自1937年经典动画的电影似乎注定要在争议中前行。

影片将于3月21日在美国上映,但从目前的影评来看,评论者们普遍认为,这部由马克·伟柏执导的作品不仅未能为经典故事注入新活力,反而成为了当代文化战争的缩影。影评人指出,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风格的严重分裂,既想成为颠覆性的政治寓言,又想忠实还原1937年动画的经典元素,结果却两头不讨好。

尽管导演试图将白雪公主塑造成一位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但影片却陷入了风格混乱、设计粗糙和叙事断裂的困境。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新版《白雪公主》试图传达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寓意,却在自身同时缺乏这两种美的情况下显得格外讽刺。

影评人几乎一致认为,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是「疲惫IP开发」的典型案例,其五大致命缺陷让这部备受期待的经典改编沦为「平庸之作」。首先,电影风格严重分裂,既想颠覆传统,又想讨好经典粉丝,结果两者皆未做好;其次,CGI小矮人的效果被形容为「怪异」,场景设计也被批评为「像主题乐园道具」;第三,故事改编缺乏连贯性,原著的修改执行不佳;第四,演员表现参差不齐,尽管齐格勒被认为是适合的白雪公主人选,但加朵的邪恶皇后却显得平淡无奇;最后,电影定位尴尬,试图讨好所有观众却「几乎无法满足任何人」,最终成为一部既非灾难性失败,也非成功之作的中庸产物。

《SCREENRANT》的影评人Rachel Labonte指出,《白雪公主》在上映前就饱受争议,但实际上它只是又一部改编经典故事的真人版电影,既不值得事先批评,却也存在典型的真人翻拍问题。影片保留了原著大部分情节,但也做了现代化调整,如将白雪公主塑造成更注重领导力而非等待王子的角色。然而,CGI小矮人的效果欠佳,场景显得人工且虚假,故事结尾平淡且过于感伤。

《BBC》的Nicholas Barber则认为,《白雪公主》是一部「令人费解的大杂烩」,既像颠覆性的政治寓言,又像对1937年动画的机械性重现。CGI小矮人的呈现是导演最大的失误,而剧情杂乱、基调混乱、节奏失调等问题也让影片在两种美学和两个时代间摆荡,无法建立动力。

《Kidspot》的Cassidy Pearce直言,这部《白雪公主》不值得制作。影片虽然试图将白雪公主塑造成独立女性,但实际上仍需依赖男性角色。齐格勒确实是完美的白雪公主人选,但加朵的邪恶皇后表现平平,动画风格前后不一致,小矮人形象令人不安,场景设计像主题乐园道具。

《Rolling Stone》的David Fear认为,新版《白雪公主》是当代文化战争的时代胶囊,电影本身远不如其引发的争议值得关注。影片缺乏生气,既不是原版的彻底解构,也不是成功的现代诠释。齐格勒的表演几乎无法留下印象,加朵的邪恶皇后角色游移在诙谐和恐怖之间,最终变得什么都不是。

《The Guardian》的Peter Bradshaw批评道,《白雪公主》真人版只是毫无意义的IP开发产品,一个仅为商业而存在的摇钱树。影片缺乏创意,只是做了一些小心翼翼的修改以避免可能的反弹。齐格勒和加朵都给出了职业生涯中最乏味的表演。

《Polygon》的Petrana Radulovic则指出,《白雪公主》的问题主要是风格不一致和设计粗糙。每个角色和情节似乎都来自不同的电影,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加朵的邪恶皇后表演过于僵硬,齐格勒的表演力量被廉价的服装和奇怪的对手演员所削弱。

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最终成为了一面魔镜,映照出好莱坞IP开发的困境与当代娱乐产业的分裂状态。这部电影试图讨好所有人,却几乎无法满足任何一方。齐格勒的真诚表演与加朵的刻板演绎、现代主义的政治寓言与传统童话的纯真氛围、CGI小矮人与真人强盗团队——这些元素的不协调结合显示了创作者缺乏清晰愿景的事实。

当初华特·迪士尼制作这部动画时,其革命性的艺术成就与感人的故事讲述改变了电影史。而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在尝试翻新经典的同时,却失去了原作的魔力与纯粹。影片既非灾难性失败,也非创新突破,而是一种平庸的遗憾——一次在IP矿山中的疲惫挖掘,一场被文化战争包围的无谓争斗。

真人版《白雪公主》之所以被评论家称为「文化战争的缩影」,正是因为它完美体现当代社会在文化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从选角开始,拉丁裔演员齐格勒饰演传统上白皮肤的白雪公主,即引发关于种族和代表性的激烈争论;电影同时遭到「过于觉醒」和「不够觉醒」的两极化批评;对小矮人形象的处理更引发关于代表性和刻板印象的辩论;甚至主演们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议题上的不同立场也成为争议焦点。电影试图在这些文化冲突中取得平衡,却最终陷入无法协调的身份危机,成为当代文化对立的完美例证。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