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蝴蝶》(Les Papillons noirs)是一部蛮特别的惊悚犯罪影集,它在谋杀与浪漫主义之间做了个很好的平衡,剧情也是观众从头无法预测到尾的影集。《暗黑蝴蝶》并不像是《食人魔达默》那种传记影集,《暗黑蝴蝶》整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我不得不说这部剧的呈现手法真的会让人有种错觉觉得这故事是真的!
《暗黑蝴蝶》IMDb评分为:7.6 / 10,这部影集的角色建构和剧本设计是我看过这么多惊悚犯罪影集以来第一次看过的,要说剧情是一种杀手的自白也算是,但是背后的动机以及想要传达的概念就不是很常见的议题,而且透过浪漫主义故事来找几十年前的凶手是我个人蛮喜欢的手法,因为观众不仅看到的是犯案的过程,还能透过当事者的口吻去理解和刻画角色,编剧是真的很深层地在《暗黑蝴蝶》在道德线上的模凌两可,这种思辨设计很特别。
《暗黑蝴蝶》这部剧看起来会很闷,我觉得应该会很挑观众,因为它真的不像是那种变态杀人魔的作品一样会特别剖绘凶手,不过我欣赏这部剧在剧情上的转折以及命案后下一代为上一代所承担的那种痛苦,这是比较少见的题材,虽然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每个人都要追的剧,不过我觉得这部剧是好看的,有细腻度在,但对这种题材没有兴趣的观众其实也不勉强一定要追~
暗黑蝴蝶影评(无雷)
浪漫主义与谋杀暴力?他们是法国版邦妮与克莱德?
我觉得《暗黑蝴蝶》的氛围转变是很曲折的,从第一集开始,《暗黑蝴蝶》就以几个重点角色在一个尚未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开启悬念,透过艾伯特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堆叠,会带来故事的许多转折,然后带动其他角色的转变,因此这部剧我觉得迷人之处就在于剧情元素会随着每一段艾伯特的故事而突然转弯。
刚开始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里,当观众还还无戒心之时,《暗黑蝴蝶》马上带来一个强烈的转折,改变整个游戏规则,尤其亚卓安的暴力和隐藏的脆弱,还有艾伯特蕴含的温暖与黑暗,这两个角色的对话之间有着简单的对决,这段火花是很足的,整部剧中会给观众带来出其不意的转折。
《暗黑蝴蝶》里的杀人案件就像是一种「血腥的浪漫主义」,编剧并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将凶手的恐怖和残忍全盘揭示给观众,编剧准确地实现或多或少被角色隐藏的暴力,艾伯特讲述充满愤怒的谋杀案、卡瑞尔对复仇的追求,以及潜伏的索朗姬,《暗黑蝴蝶》许多角色几乎都在与一种「潜在的残暴」做斗争, 这种残暴使这些角色模棱两可,尤其艾伯特的故事掀起亚卓安隐藏的仇恨。
然而《暗黑蝴蝶》中的杀人犯鸳鸯让我觉得有点熟悉,他们会让我想到「邦妮和克莱德症」(通俗一点叫做「坏男孩控」),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是有些女性对被判刑的杀人犯所吸引,有的女性甚至嫁给了罪犯,她们痴迷于实施恶意犯罪的人们,对超级罪犯们崇拜,并由此获得兴奋感与慰藉。
我知道《暗黑蝴蝶》并不是聚焦在讲这个症候群,但艾伯特与索朗姬之间的爱情关系其实也有点像是这样的发展,因此观众可以自己去感受杀手鸳鸯犯案动机是因为自命不凡的英雄行为?还是只是道德间模棱两可的问题?我很喜欢编剧不单单把爱情故事复杂化,因为爱情带来的是一连串随之而来的嫉妒交织,然后渐渐地转化为暴力谋杀,因此这就不单单只是「邦妮和克莱德症」而已。暴力以所爱之人、女人或孩子的「爱」的名义出现,《暗黑蝴蝶》准确地描绘了这种无法抑制的瘾,在仇恨、嫉妒、性、野蛮、激情和同谋之间一闪而过。
《暗黑蝴蝶》当中我觉得有个有趣的论点是关于遗传暴力的论点,这部剧并没有谈论对女性的暴力行为,而是谈论这种暴力在个人之间的传播于流传,所以暴力行为是因为天生还是因为外在环境影响个人而形成的?这一点观众在观看时可以多注意。
人物关系、故事架构为本剧特点
《暗黑蝴蝶》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是本剧的重点,尤其是亚卓安、艾伯特、卡瑞尔。很特别的是艾伯特与亚卓安之间是个很棒的化学反应,亚卓安对艾伯特的故事在迷恋和反感之间,亚卓安内心陷入一个无法跳脱的深渊里,这过程很有趣,因为坐在亚卓安对面的艾伯特即便白发苍苍,他仍旧曾经是个连环杀手,尤其艾伯特的故事让亚卓安觉得越来越不对劲时,《暗黑蝴蝶》又带出更多阴险的秘密,这样的铺陈是我最喜欢的设计。
《暗黑蝴蝶》一开始就透过亚卓安自己带出悬念:「为什么选择我当代笔作家?」,当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已经在预告亚卓安被艾伯特选来当代笔可不是巧合而已~ 这是我蛮喜欢的一个设计。
《暗黑蝴蝶》神奇之处就在故事线一开始好像都不相关,好像是各自发展一样,但到最后却很妙地接连在一起,故事有三个焦点,作家和老人之间的关系,一对凶手逍遥法外的史诗,以及一名神秘警察进行的调查,慢慢地,这三个故事相互连接,接下来是一系列的转折、曲折和鲜血,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主角之间的这种持续紧张关系,导致他们复仇愤怒之心以及各种暴力形式表现出来的「嫉妒」。
《暗黑蝴蝶》给我的感觉是即便过程中你会觉得很荒谬,但到最后一切都会说得通,因此过程会觉得迂回和复杂是正常的,在结局时你绝对会恍然大悟。
玩弄记忆和现实幻灭的概念
逼编剧设计出的凶手都像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剧情里发生的案件虽然都是独立,但动机起因都来自同一个源头,艾伯特和索朗姬结合在一起的疯狂激情,卡瑞尔和同事玛蒂尔之间受挫的婚外情,以及凯瑟琳对儿子亚卓安的母爱。这些将人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从来没有为他们的行为找借口,而是增加了一连串残酷相冲突的漂亮温柔。
我很喜欢《暗黑蝴蝶》展现出来的复古色调,画面明亮色彩、尸体面部的侵略性变焦和血腥剪刀上的暴力插入都非常义大利Giallo风格,谋杀悬疑故事通常将惊悚小说的气氛和悬念与恐怖小说(如杀人狂暴力)和色情元素融合在一起,然后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一幕才透露身份的神秘杀手,《暗黑蝴蝶》就是这种调调。
它玩弄记忆和现实幻灭的概念,很多时候,主角很难区分小说和现实生活,经常使用「暗黑蝴蝶」这个隐喻元素,它的真正含义是秘密智慧,一种罕见的知识,只有那些坚定不移追求它的人才能拥有。当亚卓安接受了艾伯特的故事事实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它时,他找到了「黑蝴蝶」;同样地,当卡瑞尔意识到他、艾伯特和莫迪之间的关系时,「黑蝴蝶」也向他走来,到最后编剧才揭晓剧名《暗黑蝴蝶》的意义。
说到作者的笔名「莫迪」,从字义上来看它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剧中亚卓安就患有这种糖尿病)可是事实上如果深入去挖掘起源,它来自法语单词Maudit,意思是被诅咒的,也符合《暗黑蝴蝶》剧中「着下一代将承担他们父亲罪恶的后果」。
所以《暗黑蝴蝶》总体来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业力,而不是从上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东西,说白一点,亚卓安一生都在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不会变得像他的父母一样或因此而受苦。现在或许听起来抽象,但等你看完《暗黑蝴蝶》之后你就会懂这种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