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围绕着琵琶湖畔的红叶园展开,这里发生了一起高龄老翁过世的案件。西湖南警署的宇佐美和滨中着手调查,发现老翁的死亡是由于呼吸器终止所致,于是搜查方向转向当班的护士和看护人员。看护松本被列为首要嫌疑犯,而另一名看护加代也被滨中锁定,使得整起案件愈发复杂。与此同时,从东京而来的记者池田正在调查 17 年前的药害事件,令人意外的是,这起事件竟与老翁的过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搜查的深入和记者的挖掘,那些不可告人的过去与不法行为,让人们的内心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逐渐扭曲。
生命中的自责与矛盾,使我们深陷于过去,在一片茫然的未来中等待着结束。这也引发了对高龄化社会以及毫无生产力之人价值的拷问。
大森立嗣将吉田修一的小说《湖畔的女人们》影像化,其影像语言与三浦紫苑的《光》有着相似之处,将不可控制的人性之恶以极为阴郁的方式呈现,搅乱了平静的表面。影片中有男女通过性来探寻生命出口的激烈场景,也有隐藏在组织(社会)中的权力之恶,还有因历史回避而带来的无奈。
然而,遗憾的是,众多议题在小说和影像中变成了时间性的焦躁,无法让人静静品味的画面,如同慢性死亡一般,缓缓侵蚀着观者的视野。直到最后,我们已无力探讨正义的正反两面,未来只留下一片无处可逃的黑暗。但对于不断对生命提出质疑的人们来说,这些议题的描绘只是一个媒介,为了引出隐藏在湖面之下的作者的声音。
因此,《湖畔的女人们》的复杂性和多线叙事取决于个人关注的叙事点。在无数的记忆过往中,有着极为艰难的创伤和痛苦,以及再也无法看到美好世界的苦涩。在朝阳升起的湖畔,日复一日地构建着与生命共存的回路。
整个世代都在苦难的浪潮中挣扎。
引发职场暴力的宇佐美在追寻正义的过程中受苦,甚至感到无能为力。在接近真相之际,他被狠狠地否定,那一刻,他的灵魂仿佛死了一次。更进一步说,他成为了组织中必须使用暴力才能展现自己生产力的刑警。另一名警察滨中则在新生命的诞生与职场权力中感到自卑,于是他将目光转向看护加代,在肉体的交涉中,通过性来体验至高权力的支配欲。加代对滨中的顺从越发失控,近乎猥亵的举止是长期父权压抑下的反抗。她让身体背负各种罪恶,以全裸和跳入湖中的方式在形式上走向死亡,以此解脱被禁锢的灵魂。加代在滨中的性暴力下放弃抵抗,而在性欲之上的 “被需要” 也成为了具备生产力之人的一种表现。
通过这三个角色,观者才意识到高龄化社会的内部,不仅仅是 “高龄” 所衍生出的错置与苦难,更深层次的指向是围绕着死亡的人们,必须在追求生产力的社会中尽力表现。记者池田的探查,让观者的声音有机会进入叙事内部。她必须与恶意对峙,也在体制内感到失落,最终听到他人的一句话:“你也很快就会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原理了。” 被困于无法摆脱的结构中,凭借着有限的生命持续生产。
湖畔的女人们其实是流落荒原的无性别亡魂。
大森立嗣在两个多小时的片长里,各个角色的困境与无力感交织在一起,众声喧哗。无论是历史的错误还是组织的沉默,都在没有出口的湖畔寻找着逃生的路线。之所以称之为 “女人们”,我认为是因为历史脉络中常常忽略女性的真实存在。在集体伤痕的逼迫下,日夜操劳的力气和无法挣脱的无助,生计仅仅是维持生产的基本。就像看护加代和松本的困境一样,最终成为体制内无形的流放者。所以,湖畔的 “女人们” 只是群体的代称,当代社会无法逃避的一切,让每一个肉身之人都变成了围绕在平静湖边的幽魂,被终身囚禁。
或许作者吉田修一和大森立嗣对社会都持有悲观的看法,但他们相信生命脆弱的本质仍然有被强化的可能。即使难以消解的历史错误还会再次找上门,这些在湖畔徘徊的人们看着走向死亡的队伍时,期望在远方迟来的光亮中,能够诞生新的开始的起点。
延伸内容:这部电影通过复杂的多线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高龄化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故事中的紧张与悬疑,还能深入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电影也引发了对正义、历史、权力等主题的探讨,让人们对社会的运作和人类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