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恶魔/看见魔鬼》IMDb评分为:7.8 / 10,这部电影是韩国2010年的韩国惊悚电影,由金知云执导,剧本由朴延勋撰写,主演李炳宪和崔岷植,另外由于本片涉及过量的极端血腥场面,成为了首部被列为19禁及限制上映级的韩国商业惊悚电影。
这部电影的表现真的非常有深度,并且画面的尺度完全没有在客气,这部电影虽然主打着血腥,但是故事性相当立体有深度,探讨着「谁才是魔鬼」的议题,人天生是恶魔,还是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恶魔,就差哪天被唤醒而已?《看见恶魔/看见魔鬼》用了两小时的篇幅深深刻画一个平凡人成为恶魔的起因、挣扎过度、执着放不下的完整过程,最后并留下一阵伏笔给观众「复仇完之后真的会比较快乐吗?」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的质感很棒,尤其我最喜欢编剧导演想要探讨的议题精准又深入,虽然这也算是复仇类型的电影,但真正很棒的是导演以及细致的画面、故事氛围、加上编剧精准细腻的笔触,让观众看到正邪双方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观众就开始分不清谁是正,谁是邪。看到结局会感到强大的后劲与冲击,你会很惊艳两小时马不停蹄的快速剧情推进之下,于最后一瞬间有宣泄两小时紧绷感的那种奢通感,但又会留下满满的惆怅。总之,如果你是想知道《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到底好不好看,这部电影完全是推荐大家此生一定要看的!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影评分析(有雷)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I Saw the Devil)这部片的血腥暴力程度相当大,尺度也很大~我觉得《看见恶魔/看见魔鬼》的确是一部把杀人案件精准呈现过程的电影,「锁定目标、欺骗犯案、下手、肢解、处理后续」,不管是肢解过程还是珠妍向凶手卑微求饶的话语,于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那种恐惧、欺压对比做很好的处置,这为后续金秀贤本身追凶的那种愤怒做很棒的前提铺陈。
配乐有激烈,也有静音,其实我蛮喜欢《看见恶魔/看见魔鬼》这部片的配乐(这部片有获奖「最佳音乐奖」),配乐可说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它能勾勒观众内心中的情绪起伏,强化画面的情感,当中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当金秀贤得知未婚妻的头颅被找到时,配乐从大声到最后「静音」,这种静音的方式收得很妙,搭配李秉宪本身的神演技,这一幕完全是聚焦在金秀贤本身内心世界的冲击以及天崩地裂,这如同导演呈现出当一个人受创过度的时候,听见的声音只有自己,外界的声音是收不进去的那种封闭感,《看见恶魔/看见魔鬼》配乐确实就巧妙呈现一个人大受打击的心碎情绪。
还有从墓园走出来配乐从原本的安静声音渐渐地加大,形成一种壮大决心的心境弧线,因为金秀贤说着:「珠妍,对不起,没办法遵守和妳的约定,我总是迟到,又不遵守约定,但珠妍,我答应妳一件事,妳受的苦,我会加倍还给那家伙的」,在这一瞬间,导演开始聚焦在金秀贤这角色的心境转折与变化,在这一段导演就开始让观众心理准备迎来冲击:「一个人为什么会想要复仇?」一个人复仇背后的心境和契机是如何形成的?
尤其配乐在《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后半段一个半小时中追击战真的太棒了!有弦乐、有打击乐、有古典乐、搭配着动作戏真的很有张力,很喜欢《 看见恶魔》配乐中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堆叠气氛的时候更加分,这是本片非常不错的地方。
《看见魔鬼》经典之处就在于观众觉得谁才是魔鬼?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一开始金秀贤这个角色是个警察,但他面对未婚妻的惨案解决方式却不是我们以为的司法正义,而是复仇私刑,很大的程度上金秀贤为的就是「报复」,在一开始《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当金秀贤锁定两个性犯罪者时所用的方法就相当残暴,以他们最大的痛点去折磨这些前科犯,这确实让我很意外,因为编剧选择让金秀贤走向一个还没有查明线索锁定其中一个最大嫌疑犯时,金秀贤选择宁可误杀一百,也不愿错杀一个的冷血感。
我一直觉得金秀贤在《看见恶魔/看见魔鬼》中的角色弧线很棒,编剧导演确实利用剧情来颠覆观众的「以为」,可能我们以为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可以在当警探上帅一波,可是编剧却让李秉宪的内心越来越暗黑,金秀贤这角色就像是一步步走向成为「魔鬼」的黑暗道路一样。
我喜欢《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带观众去探讨的「黑暗心境」,一个善良正义的人如何在不自觉中成为一个跟杀人犯一样的魔鬼?这心境中掺杂的感受、情绪是多么的复杂, 我觉得编剧确实换个角度让观众去思考「什么样的理由会让人去对一个人复仇」,然后巧妙地让我们拿金秀贤和凶手做对照,他们的「动机」有何不同?正义和邪恶之间的分野其实也渐渐地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开始模糊。
金秀贤的所有举动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私刑,渐渐地交缠在一起,尤其珠妍的婚戒被金秀贤找到之时,做了一个很大的心境瞬间逆转,以这一幕为分水岭,彻彻底底地成为另一个恶魔。之前我看过另一部剧提到「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每个人心中的恶魔可大可小,人性拥有许多七情六欲、愤怒、欲望,人的心本来就有善有恶的交杂,没有纯善或是纯恶,这才是人类心中的邪恶(就例如一个警察上司看着罪犯在医院被急救的样子说了「有必要拼死拼活救回那种混帐吗?」)。因此金秀贤渐渐转变成恶魔其实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一种心中恶魔的萌芽~ 老实讲,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人类的真实写实反应,人都会有希望某人死掉的念头,也就是想要复仇的概念。
「妈的,我不能喜欢妳吗?我也是可以喜欢妳啊,阿猫阿狗为什么要管我?」这样的话语来分析,张京哲本身的犯案动机为何而来?依照犯罪心理里面所认为的连续杀人犯的形成大多和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联,我想张京哲本身过去一定有过什么创伤,例如被女人给鄙视或是抛弃之类的自尊心受创经历,所以他用这种扭曲的方式去喜欢人,对女生下手,这就是张京哲心中的恶魔~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张京哲会说出上面这段话「妈的,我不能喜欢妳吗?我也是可以喜欢妳啊,阿猫阿狗为什么要管我?」,不过《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对于张京哲这角色没有做太多的背景着墨,这给观众开放式去分析。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复仇后就能放下了吗?
电影的最后一个半小时很妙,因为我着实没有想到编剧导演会留这么长的篇幅让金秀贤和张京哲两人的对决这么久、这么激烈,这么好看,甚至越来越黑暗,演变成疯子(恶魔)对决疯子(恶魔)的概念,因为金秀贤把张京哲打个半死还给他一笔钱,分明是要他把脱臼的手给看好,这样金秀贤又可以继续回来折磨张京哲的概念~ 不然金秀贤直接找警察来将他绳之以法就好,因此那笔钱俨然是金秀贤在陪张京哲玩、慢慢折磨张京哲的暗示。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中有很多一些露骨和大尺度的性爱、性侵画面,受害者都各自有卑微的求饶桥段,对照到张京哲每次都被金秀贤给打个半死折磨而求饶时,这种加害者与受害者的立场转换过来真的很有趣,「干嘛装弱,才正要开始呢,记着,会越来越恐怖」,其实看到几次金秀贤连续折磨张京哲的桥段我才理解,金秀贤不只是要折磨张京哲,他更是要让张京哲「体会到当受害者的感受」,所以张京哲看见金秀贤身上的恶魔,这才会真正让加害者恐惧,受到教训,因此在后半段会不停地听到张京哲说「这疯子、你到底是谁、神经病」这种话语。
正当张京哲也跑去找他的食人魔朋友时,觉得对方吃人肉是疯子,这很讽刺,因为疯子不会认为自己是疯子,却会认为别人是疯子,以及这部片事实上出现了许多杀人魔,从计程车的杀人犯、食人魔杀人犯、张京哲自己这个杀人犯,到最后金秀贤成为恶魔的层层堆叠下,你会彻底感受到人类失去理性的那种失控,这也是为什么张京哲另一个食人魔朋友会说「他跟我们是同一类,对吧?在享受打猎时的那种快感,对吧?抓了有放走,抓了又放走,就像是在玩打猎游戏,享受猎物所感受的痛苦,怪物出现了,好有趣啊」,同样的视角换回到金秀贤身上,金秀贤会觉得自己是怪物吗?
我想这一点是由观众自己观看之后心中的认定,这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一个人是不是怪物不是靠外表而定,尤其金秀贤在对那个食人魔做行刑时、拿棍子殴打食人魔和张京哲时,这是失去人性的最大瞬间,这举动真的越来越逼迫观众直击人性的黑暗,直到金秀贤再次想起自己还是个人类的瞬间,人类的情感情绪又回来了,所以在车上擦着脸上血迹那一段莫名地有心酸感。
然而,走向恶魔之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收回的,片中曾经出现两段要金秀贤收手的桥段,第一次是家人希望秀贤收手,另一次是警方上级希望可以劝金秀贤收手,「叫他收手吧,人不能因为要对付禽兽而变成禽兽」。导演选择在最后四十分钟里特别刻画金秀贤无法放下的那份「执着」,这是金秀贤口中说的心中那颗大石头,这同时也能解释金秀贤走在复仇之路上的那种决心以及身陷深渊。
编剧将人性的黑暗挖到最深处,张京哲最后对金秀贤的复仇是对观众下一个最意想不到的转折,因为我以为金秀贤最终是那个会赢得复仇战的人,可是金秀贤最后换来的是更大的悲剧,这促使金秀贤内心中的恶魔扩张到最大。在最后二十分钟的金秀贤对观众来说是否彻底成为了恶魔呢?尤其是金秀贤抽着烟看着血淋淋的张京哲时,那画面简直和本片一开头西装笔挺金秀贤完全反差。
「你说的没错,是我做错了,我太低估你,现在起我会好好对待你,才正要开始,怎么现在就这样?要杀你时间还没到,你想想看,如果要杀早就杀了,要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杀了你,最痛苦,因恐惧而颤抖时,要在那时候杀了你,那才是真正的复仇,真正彻底的复仇」 。这部片最后十五分钟秀贤对张京哲的对话才是真正的高潮,字里行间透露着金秀贤无法摆脱的伤痛,以及导演透过张京哲卑微求饶的话语呼应到他现在换作成为受害者的立场所尝到的痛苦,更是呼应一开头金秀贤对珠妍的承诺:「珠妍,对不起,没办法遵守和妳的约定,我总是迟到,又不遵守约定,但珠妍,我答应妳一件事,妳受的苦,我会加倍还给那家伙的」。
那些恐惧、那些后悔、那些歉疚,各种受害者的情绪都是金秀贤要让张京哲感受到的,这一段中导演做最后让观众去做聚焦的比较:「大家会觉得金秀贤是恶魔吗?」我认为不是,因为金秀贤内心中还是满满的人类感伤情绪,而张京哲最后说「你玩过就住手了吧,混蛋,不要再废话了,你已经输了,你以为你在玩我吧?开什么玩笑,我不懂什么是痛苦恐惧?我也不懂,你从我身上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所以你已经输了,明白吗?」,真正的恶魔内心中是不会有什么情绪的,他们天生对情感麻木的,但金秀贤内心仍就有情绪,这就是人类和恶魔之间的差别。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结局:每次复仇都是再次历经痛苦
金秀贤在张京哲死后才真正溃堤,他的人类情绪又回来了,这一幕真的拍的非常好,冷冽的滤镜和凄凉孤单的背景,金秀哲走在马路上,就像走上一条他终于已经走完「恶」的路。最终,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我想观众都会发现人都低估人可以变成「恶魔」的本性,尤其片中两段希望金秀贤可以收手的桥段都让金秀贤复仇路走得更艰难,这条恶魔的路上他走的很辛苦,也呼应到在最后一幕金秀贤走在马路上溃堤的画面。
我一直觉得最后一幕金秀贤在路上崩溃那一幕真的相当有意境,这搭配到心理学,其实心理学家对一个人的「复仇」做过研究,当我们被伤害了,想要让对方也痛苦这种复仇心理,究竟是「伸张正义」,还是「玉石俱焚」?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说过:「攻击能让人愉悦,而研究结果显示,我们会想复仇,是因为预期复仇后会感觉愉悦和快感,但复仇反可能让你不断反覆思索过去所经历的痛苦,所以长期来说不会让人不开心」。
我觉得《看见恶魔/看见魔鬼》全程完全就是在描绘金秀贤走向复仇深渊的这段路,金秀贤在最后崩溃的那一幕我觉得是导演刻意给观众的开放式后续回温和咀嚼思索,金秀贤在走完复仇之路后心境是崩溃的,这除了显现金秀贤这一段路走的相当煎熬之外,也象征这一段路金秀贤每复仇一次就是逼自己再次经历丧妻之痛,金秀贤最后是不是真的内心可以放下或释然,导演刻意用一个断点,让观众去做后续的想像了~
《看见恶魔/看见魔鬼》经典台词
「珠妍,对不起,没办法遵守和妳的约定,我总是迟到,又不遵守约定,但珠妍,我答应妳一件事,妳受的苦,我会加倍还给那家伙的」
「干嘛装弱,才正要开始呢,记着,会越来越恐怖」
「你这么做姊姊也不会活过来啊,无论你如何惩治他都不能改变什么,复仇那种事是电影情节,那个人只是个疯子」
「这件事不是没有意义的」
「叫他收手吧,人不能因为要对付禽兽而变成禽兽」
「需要拼死拼活救活那种混帐吗?看到那些家伙们,我都不想当人了」
「你以为是谁赢了?是你赢还是我赢?」
「他跟我们是同一类,对吧?在享受打猎时的那种快感,对吧?抓了有放走,抓了又放走,就像是在玩打猎游戏,享受猎物所感受的痛苦,怪物出现了,好有趣啊」
「你玩过就住手了吧,混蛋,不要再废话了,你已经输了,你以为你在玩我吧?开什么玩笑,我不懂什么是痛苦恐惧?我也不懂,你从我身上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所以你已经输了,明白吗?」
「你听过很多次了吧?『饶过我』这句话,你听到那种话很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