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罢不能

《肉罢不能》的故事非常简单,知道了也不影响观影感受,主要关于潦倒的肉贩夫妇在一次意外杀人后,误把素食者的肉售予街坊,结果大获好评,于是不断筹算如何获取更多「世一鲜肉」……

肉贩/屠夫与素食者对立,开展一场肉的狂欢,营造尼采的「酒神境界」,又或巴赫汀的「嘉年华空间」,让置身其中的观众可暂时释下道德枷锁与生活包伏,尽情笑笑笑笑笑。箇中尤其艺高人胆大的是,自编自导自演、拥有法国与喀麦隆血统的法比斯.埃布埃(Fabrice Eboué)玩尽「地狱笑话」,似视性别、种族、宗教、阶级的敏感议题如无物,却又小心翼翼地避免过分冒犯而使观众突然抽离,失却生活压抑之下难得的罪中之乐。

观影过程中,笑是常态,因为轻松,所以即便依稀感受到导演有更深层次的表达也不愿深思。YouTuber苏豪曾说:「发生一件事,有面嗰层同底嗰层,幽默嘅人会揭示面嗰层去畀你看底嗰层。」然而,太好笑或许会适得其反,把「底嗰层」埋没,可谓反智。

事实上,电影的意涵非常深刻。当中挖苦过的女人、黑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徒、穷人本身都不可笑,以至反思笑料为何好笑,可触发对社会无处不在的分层与标签机制的批判思考。那些笑料扣连到人与动物、生物与自然,就更复杂了,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肉食中心主义可对应其他中心主义而引发类比联想,侧面叩问「平等」是否只是既得利益者集体搬龙门之下的说法,另一方面,人与非人的对立大抵反映一种永远无法消解的矛盾,而处理种种矛盾的人类本身,也有着与自身和他身之间的矛盾,这包括立场上的矛盾和方法上的矛盾(和平抑或激进),如此的无限矛盾,既存在于言语与行为暴力,也隐藏于沉默的自然法则。

1. 虽然《肉罢不能》的意识形态(?)看似颇为血腥,实际上血腥程度一般(跟slasher和torture films比较的话),除了几幕比较「露骨」的屠宰戏,其他腥膻场面都是以讽刺和喜感为主,想看角色大开杀戒的观众反而会失望www

2. 电影以「素食L」为主打猛力讽刺左胶(泛指「不现实左翼份子」或「只讲理想左翼份子」),例如主角的素食L未来女婿强调食素是个人选择,但又强迫别人接受并迁就自己;又譬如吐槽世人花尽心思用素菜假扮猪肉牛肉,但又没有人会用鲜肉假扮蔬菜云云 戏中亦少不了「白人胖子最好吃」、「黑人女性结实到刀都断掉」这些政治不正确和种族歧视元素,不过最好笑的还是有黑人血统的男主角首次猎食素食L失败,不断大叫真主之名企图假扮恐怖袭击,那一幕真的全场都大笑起来wwwwww

3. 在素食的议题之外,其实这套电影更令我反思人类的原始欲望 主角夫妇是戏中的亚当与夏娃,当夏娃尝试第一口禁果后,她期待甚至耸容亚当继续猎杀素食L;两夫妇抛弃道德观念,顺从对美食、金钱及性的欲望(虽然我认为妻子早早就有反社会倾向),纵情投入捕杀的循环 戏中曾以动物在大自然捕猎、进食、交配等类比主角夫妇杀人取肉的生活,亚当与夏娃是人类堕落/智慧启蒙的原点,在戏中反而是回归原始人类的野性,难得万物均是循环?

4. 性格懦弱的男主角对于猎食素食L的立场一路以来都是左摇右摆,最后他勇救老婆兼夫妻合力杀哂啲素食L,似乎是下定决心要「威番次」,但收尾却是被同行揭发、成为电视节目里连续杀人魔collection的一员,这种「坏人终有报应」的结局似乎稍微平淡了点 所以我不禁继续脑洞大开:那一大票顾客知道自己吃过人肉后,会有什么反应?既然世人皆知素食L的肉是人间珍宝,又会否衍生另类的地下市场或连续杀人魔二世?

5. 戏中的MVP当然是众望所归的可可爱爱、白白胖胖的维尼! 不论看者有心还是导演真心,相信大部分香港观众都看得开心(虽然也代表着这套电影除了血腥场面之外,又多了一个不能在内地上映的原因www)……总之维尼世一!!!

6. 为了增加喜剧效果及观众投入程度,片商选择以口语翻译,并加插各式香港潮文好gag 不过个人认为「世一肉」译名只达至翻译中的「达」及「雅」,而未能达至「信」,因其原文直译是「伊朗肉」,背后还有主角老作的什么伊斯兰革命后的「死净猪」起源故事(笑),「改名」为「世一肉」便会少了一层讽刺意味fenghuo.tv

PS 回到自身,我不是无肉不欢的「食肉兽」,口味亦以清淡为主虽然有很大部分是因为肠胃问题…… ,但也不会特意吃素 「纯素VS 杂食很少听见强烈主张只吃肉不吃菜」随时可以化为成千上万文字的论文,更可引伸环境保护、道德、宗教等议题,正如近来成千上万的可怜仓鼠被人道毁灭,引伸「宠物VS 家畜」这个中小大学常用辩论题材;但争辩多年,比起道德、理念、逻辑上的争辩,个人认为现今大众的着重点更在于左胶的「胶」──戆居、不切实际、令人厌烦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