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故事社 》(The Midnight Club)这部影集想必是许多观众期待的影集,因为《 午夜故事社 》的编剧、导演Mike Flanagan可是大有来头,麦克被誉为「恐怖大师」,过去许多Netflix上的作品也都有很好的评价,例如《午夜弥撒》、《鬼庄园》等等,还有电影《安眠医生》、《鬼遮眼》,这些都是让观众很喜欢的恐怖类型作品。
然而,麦克这次在《 午夜故事社 》有些许不同,如果你可能是期待《 午夜故事社 》可以相像《午夜弥撒》那样的故事,那可能就要小小失望了,因为《 午夜故事社 》不同于麦克过去的Netflix作品,这次Jump Scare更少(但老实说第一集超多,这是故意创造的惊喜,后面就收敛许多),《 午夜故事社 》也心理恐怖更少,甚至剧情更宽鬆,但我觉得《 午夜故事社 》确实有一些不错的地方,那就是更着重在「角色的性格发展」和「死亡哲学反省」。
《 午夜故事社 》IMDb评分为:7.6 / 10,我觉得要观看《 午夜故事社 》的观众应该要是先调整好自己的期望方向,因为《 午夜故事社 》即使有很多恐惧的时刻,但完全不要期待这部剧会每隔一分鐘就会出现鬼魂和吓点,相反地,我觉得观众要一开始就调整好预期,把焦点着重在即将要死掉的这些绝症年轻人身上的内心,一起跟着他们面对死亡,处理準备死亡的心境,并为剧中讨论到的信仰、宗教、生死的对话敞开心扉。 《 午夜故事社 》很大的方式就是利用超自然方式来探讨死亡哲学,对于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 午夜故事社 》就会适合你。
《 午夜故事社 》影评(无雷)
《 午夜故事社 》的故事发生在 1994 年的一个安宁之家,这裡专收置在面临死亡的年轻人们,而这些青少年组成一个「午夜故事社」,每到晚上时都会聚在一起先做一个仪式,然后互相讲可怕的故事,虽然其中许多故事都是青少年利用自己为出发点构思出来的奇妙故事,但后续青少年开始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信号,他们也被迫不得不面对这超自然现象。
任何一种青春期题材大致上都会有青少年面对最让自己害怕的事情桥段,不管是如何克服这些恐惧,还是发现自己的极限,这都是青春期过渡期会遇到的课题,《 午夜故事社 》就是如此。《 午夜故事社 》总体来说并不是观众想像的那种「恐怖片」,反倒是把青春期、青少年所面对的当下恐惧拿出来铺陈与刻画,所以这部剧事实上就是一部YA片,但不是那种无脑的YA影集,而是有生命哲学的内容,因此不用担心会看到很中二的青少年角色。
《 午夜故事社 》的篇幅设计方式有点像是选集,但又像是把选集集结成一个大故事,因此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故事架构会是每一集都会着重在一个角色上,去探索他们这角色的深度,然后这些角色还会再交叉关係之下形成一个共同的大故事格局,因此《 午夜故事社 》的故事线想要传达的意义都很清晰,我最喜欢的不外乎是每一集裡以不同角色为主角的个人故事,这成功地把恐怖故事变成很个人化情感的故事,也是编剧导演想要营造的氛围。
我觉得麦克编剧导演非常会将「超自然」与「情感」相结合,《 午夜故事社 》会充满情感最主要是角色的设计,而超自然与生死自然又会有所关联,《 午夜故事社 》的编剧解决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一群接受了他们即将死去的事实的孩子是否会害怕任何试图困扰他们的超自然现象?毕竟他们也即将死掉成为鬼;还是相反地,他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超自然现象?因为现在活着不比死掉好,更何况现时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不如自己预期的那样美满。
以前看过麦克执导的作品都很印象深刻,像是《鬼入侵》、《午夜弥撒》,他的作品总是把「人物」放在首位,麦克是一个不介意把恐怖放在次要位置的人,因为他会认为稳固地刻画人物比乱吓人还来得重要,所以通常像这样手法有些人会等得不耐烦,因此麦克的作品很不适合想要一直被吓的观众,反倒是很值得喜欢看「用超自然刻画人物」手法的观众,而且麦克很神奇的一点是,他确实会释放出让观众关心他故事中人物的魔力,例如《鬼入侵》的路克与毒瘾斗争过程;还有艾琳在《午夜弥撒》中对住在克罗克特岛的绝望,麦克编剧导演都很容易让观众被情感投射到他作品中的主角们身上。
我想现在应该比较多观众会比较喜欢观看那种有意义的鬼片,而不是到处Jump Scare突然吓人的无脑鬼片,因此对我来说麦克的恐怖作品都非常有质感,也很喜欢他带给观众的满满「哲学味」。
我觉得《 午夜故事社 》很特别的是其实麦克虽是编剧,但他并没有所有集数都有执导,他只执导其中的两集,其他就交给五个导演去发挥,我觉这是蛮不错也蛮特别的选择,因为《 午夜故事社 》每一集都展示一个不同的恐怖故事,这可让这部剧每个故事的叙述风格都不同,也可以达到每个角色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个故事都由不同的人讲述,因此呈现出来的调调也不太相同,例如他们讲的故事有恐怖、有科幻、有心魔、有哥德式心理惊悚等等不一样的恐怖,因此透过不一样的导演来执导,的确会有不一样的韵味。
当然,《 午夜故事社 》整体篇幅是跨越大约10个一小时,这对我来说也是有些小小的问题,虽然观众可以透过每一集聚焦不同角色去深入认识到每个角色,编剧导演的意思就是要观众同时听恐怖故事,但也同时要观众可以透过故事去认识到角色,所以《 午夜故事社 》面临的挑战就会在于,观众首先要对这些人物们有情感,这样我们听故事时才更会有更有共鸣与共感,这着实对观众来说会有种新鲜感疲乏的感觉,再加上因为《 午夜故事社 》是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派克 (Christopher Pike) 的书籍,所以对有些已经知道故事内容的书迷就变得可预测,但如果你对书籍内容不了解,这样更好,因为故事对你才有新鲜感。
确实看得出来《 午夜故事社 》要兼顾这些短篇恐怖故事会是一大挑战,因为一个明显的担忧是这些故事可能会佔用剧情的太多内容,假设编剧导演想尽办法挤进八个鬼故事,并将它们浓缩到每个故事只有10分鐘左右,但有时候篇幅太短其实无法让观众真正很深入了解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可以深入探索,但无法彻底与细腻)。
我个人很喜欢《 午夜故事社 》探讨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心境,透过这群即将面对自己死亡的角色们,看到他们用恐怖故事互相取悦,我们很喜欢这样的他们,这让他们之间的情感酝酿到最后更加令人心碎,就像我们在任何时期的友谊一样,我们真的在对生命借时间而活着,《 午夜故事社 》提醒我们不要在拥有这些关係时浪费掉它们,同时也不要让我们透过即将到来的死期来定义那个时间。
《 午夜故事社 》看到最后会越来越来鼻酸与感动,看到最后其实观众就会理解到为什么麦克这个编剧导演会比较重在「人物刻画」而不是「恐怖桥段」了,《 午夜故事社 》真的很懂利用最大的张力同时成功建立扎实剧情和恐怖超自然。
《 午夜故事社 》对那些新的恐怖迷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入门影集;而年长的观众可能会对「死亡、临终」更有共鸣,,因此《 午夜故事社 》跟《鬼入侵》、《午夜弥撒》一样,你很难真的去定义它是恐怖类型来是剧情类型,因为麦克的故事都很有哲学味,并且巧妙地和超自然结合。
我觉得《 午夜故事社 》真的很迷人,尤其这些年轻演员们真实地描绘了内心的恐怖,角色在復杂性中茁壮成长,《 午夜故事社 》也提醒观众,在世界上所有虚构的恐怖中,有一种恐怖要大得多:「我们自己的死亡」,这就是在剧情后段艾米石带给观众的省思,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死亡,「我想死亡真的很友善,人对死亡的恐惧更胜于痛苦,太奇妙了,他们居然害怕死亡,人死的时候痛苦就结束了,我想死亡真的很友善。」
虽然《 午夜故事社 》这部影集不适合那些只喜欢怪诞、黑暗和噩梦恐怖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有爱心和喜欢独特讲故事的观众都会喜欢这部剧,它的恐怖不仅仅来自于Jump Scare或是超自然画面,它还来自于害怕失去你所支持的人、来自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对某些人愿意做些什么来对抗死亡的恐惧。
《 午夜故事社 》看到最后会给观众温馨感动的氛围,即便每个角色面对自己的死亡都会有恐惧,但麦克没有让故事线变的一团糟,因为编剧相当赤裸地呈现人性,故事社成员们全并不害怕嘲笑自己的死亡困境,也不害怕表达对彼此的爱或恨,并在事情变得过于病态时拥抱它,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彼此怀恨在心,所以观众可以从角色上看见「希望」,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唯一能帮助他们度过黑暗时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