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地球农作物因气候转变及枯萎病而经常失收,曾是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的工程师和太空梭驾驶员的主角库珀(Cooper)被迫成为农民以协助解决粮食危机。库珀的10岁女儿墨菲(Murphy)发现其房间书架上的书本无故掉到地上,认为这是骚灵现象。不久后,一场沙尘暴在墨菲房间中留下二进制座标,二人驱车到达坐标位置后发现那是北美空防司令部(已成为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秘密基地)。
基地负责人布兰德教授(Dr. Brand)向库珀透露土星系统内出现了虫洞,认为外星智慧有意协助人类前往遥远星系移居,总署在约十年前已派遣了十二名科学家穿越该虫洞,各自降落在多个被认为有居住可能性的行星上,传送回来的资料显示其中一个以黑洞「巨人(Gargantua)」为中心的行星系统有三颗星球可能适合殖民。行星以降落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米勒(Miller)、埃德蒙斯(Edmunds)和曼恩(Mann)。库珀答允布兰德教授的要求,担任太空船永恒号(Endurance)的驾驶员前往执行拉撒路计画(Lazarus mission):A计划为确认星球适居性后,透过布兰德教授的重力方程式协助地球人类前往殖民;B计划为带着多个人类胚胎进行殖民,留在地球的人类则会灭绝。墨菲因担心库珀一去不回而深感愤怒,库珀在二人没有道别下离开,与布兰德教授女儿艾蜜莉亚(Amelia)、物理学家罗密利(Romilly)、地质学家道尔(Doyle)和两个机器人塔斯(TARS)与凯斯(CASE)前往太空登上永恒号启程。
众人先到达米勒星;「巨人」庞大重力造成的重力时间膨胀使米勒星的一小时约为地球的七年。但众人漏算了前几年收到来自米勒的数据以此星球的时间而言其实是几小时前,因此除罗密利与塔斯外一众成员乘坐飞艇漫游者号(Ranger)降落星球后,才发现地表只有一片汪洋且经常出现巨型海啸,其海啸的来袭使道尔丧生和延误了回程。众人返回永恒号后发现对罗密利而言已度过了超过23年的时间。
众人认为至今只能选择前往余下两个星球的其中一个,经过一番争辩后终决定前往曼恩星。同时墨菲已于库珀离开地球当年同龄,加入了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协助布兰德教授解开拯救地球人类所需要的重力方程式,但教授在健康恶化弥留之际向墨菲承认A计划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科学家曼恩被众人从人工睡眠中唤醒后表示方程式因缺乏黑洞重力奇异点的数据而无法完成,因此永续号的真正目的并非拯救地球人类,库珀因此十分愤怒与懊悔,打算放弃计画、回到地球寻找家人。在稍后的营地寻找任务中,曼恩破坏了库珀的太空面罩并表示所有宜居数据均假,目的是希望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能派人前来救他。曼恩遗下待死的库珀后夺取漫游者号前往永恒号,同时罗密利试图从被曼恩拆解的机器人奇普(KIPP)中取得探测资料,触动了诡雷引发爆炸身亡。艾蜜莉亚救回即将因吸入过多氨气而窒息的库珀,二人乘坐降落艇追赶曼恩。曼恩在与永恒号对接不全下打开气闸,产生的失控减压使他身亡和导致永恒号失控旋转,库珀成功对接永恒号使其稳定下来。
永恒号上的资源已不足以返回地球,因此二人驶向「巨人」,射出塔斯让它收集重力奇异点的数据,在接收数据传送回地球后以重力助推前往埃德蒙斯星实行B计划。为减少永恒号质量让艾蜜莉亚逃生,库珀让自己驾驶的漫游者号于耗尽燃料后分离进入黑洞,但在漫游者号被毁弹射逃生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非线性流动的第五维度超正方体;库珀至此明了未来超越了时空、进化到较高文明的人类创造了四维超正方体和虫洞以拯救过去的人类,也明白自己亦是儿时墨菲遇上的幽灵、引导自己参与拉撒路计画(命定悖论)。库珀把塔斯取得的黑洞数据以重力波透过墨菲的手表传送给她;成人墨菲在回忆此事时终发现父亲的讯息,完成了布兰德教授的方程式使人类得以离开地球,前往环绕着土星运行的太空站居住。
四维超正方体空间在数据传送完毕后关闭,库珀被送离虫洞回到土星,被土星宇宙殖民地人员救起。此时他已离开地球91年,理论上而言已是124岁。库珀在太空站上与年老垂死的墨菲重逢,但墨菲不欲父亲目睹自己离世而让他离开,并说服他前往去寻找在埃德蒙斯星球上的艾蜜莉亚。电影最终库珀与塔斯搭乘一艘次世代漫游者号前往埃德蒙斯星。
影评: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或许是克里斯多福诺兰至今最寂寞的电影,这种寂寞来自人类身处在苍穹之下,面对浩瀚大海与无垠大地时,因渺小而产生的无助感。而当我们将视角推向宇宙,那无限扩张的寂寥与孤独,更超出人类的理性认知範围。
片中的大自然以满天黄沙默默地吞食人类文明,日益萎缩的人类生活圈突显了辽阔空间的异常与恐怖。主角等人踏上寻找第二家园的星际之旅后,举目所见尽是大海或惨白冰原。而乘载着人类末世希望的巨大太空船,在宇宙的深处不过是沧海一粟。电影的壮观景象不断地挑衅观众的视觉极限,让他们因陌生而产生强烈的疏离感,加上演员们内敛的情绪演出,使本片的漫长旅程充满浪迹天涯的沧桑,少了些过去诺兰作品裡活力十足的衝劲。
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居高临下氛围,以及片中复杂多样的物理学知识,往往使我们忽略了《星际穿越》的冰冷外表背后,以壮阔笔法写下的感人父女情。电影的概念其实相当单纯,一位父亲抱着再会即是永别的觉悟,赌上一切拯救女儿身处的世界,这在科幻或灾难电影屡见不鲜。但《星际穿越》的宇宙格局,却将双方度日如年的焦急等待,与期待落空的痛苦挫折,以难以想像的倍率给放大。当一小时成了七年,七年成了一辈子,有限生命无法抗衡的巨大时差,势必会迫使人性还原至最原始的一面,即使是为科学献身的学者,也会被死亡的恐惧及绝望撂倒。这种超乎常理的假想情境,让主角库柏对女儿墨菲不变的执着与深情,更显得纯粹与可贵。
墨菲的名字与「莫非定律」的关联,让库柏为了再见女儿一面而奋战的旅程,同时成了追寻信念的隐喻。莫非定律虽有「天有不测风云」的意涵,但它的不确定色彩也暗示了奇蹟出现的可能性。而《星际穿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信念及奇蹟息息相关。虽然电影提醒我们盲从的危险性(过于相信权威人士的判断,而忽略背后的谎言及人性弱点。墨菲烧掉田地迫使兄嫂撤离灾区,与她不被数据所惑,戳破假象的行为,都是以改变打破僵局的策略),但它对人类信念的力量仍抱持乐观态度。墨菲坚信父亲一定会回来的想法,支撑她走过晚年的人生。同样的,相信女儿仍然在世的库柏,即使在希望最渺茫的绝境下,也不断思考完成任务的方式。
另一方面,末世资源短缺的现象,与粮食重于一切的现实思维,使梦想变成奢侈的产品。政府甚至为了掌控民心,不惜涂改人类探索太空的辉煌成就。但即使如此,人类仍凭着对未知领域及半成品理论的信心,重返太空进行最后一搏。而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则终于看见奇蹟的曙光。
《星际穿越》出色的庄严配乐,虽然营造强烈的自我奉献及救世情怀,但它并没有用宗教的神祕主义来解读宇宙的未知力量,反倒以「事在人为」的观点解释墨菲的「鬼魂」真相及人类最后的成功关键。从剧本写作的角度来看,库柏在结尾见证的「奇蹟」,或许可说是让故事顺利收尾的刻意手段。不过这个离奇的安排,倒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阐述了对信仰的看法。我们有限的视角或许永远无法看透未知的世界,但信念的力量,已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