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餐馆第一季

《大熊餐厅》(The Bear, 2022) 是部充满烤牛肉噗滋噗滋香味、以及火爆压抑与愤怒的四小时迷你影集,让人欲罢不能地一次就想追完,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影集+电影),在烂番茄也获得100 的专业评分。

《大熊餐厅》是部当纽约米其林餐厅遇上芝加哥路边小吃时,会激出什么火花的故事,当然,冲突满满,于是,《大熊餐厅》也是部关于冲突与和解、修正与学习的故事。

《大熊餐厅》是部死亡与疗伤的故事,主角卡米(Carmy, Jeremy Allen White饰演)的哥哥米奇(Micky,强柏恩瑟 客串)没留下只字片语的离开人间,让家人与餐厅员工都深陷失去亲友的悲伤,以及餐厅资金缺乏的愁云惨雾。于是,家人亲友之间如何解除误会、修复情感,餐厅如何找回资金、回复正常营运,就是整季想要找回的秩序。

系统与混乱

于是,当故事一开始,在第一集我们会看到的主题就是「混乱」,超级混乱,虽然影集第一集的题名是「系统」,因为当米其林主厨卡米回到哥哥米奇指定赠与的烤牛肉餐厅( The Original Beef of Chicagoland) ,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重整秩序——失序的厨房生产线、失控的员工关系、尚未取得员工的信任、还有不清不楚的餐厅帐务。

因为混乱,虽然煎牛肉的香味四溢,香料酱汁的配方绝佳,厨房里的所有员工,却彼此咆哮吼叫,每句话的发语词都是fxxx,形容词都是fxxxing- 。这是部在荒谬的咆哮中,彼此不断刺伤与成长的「芝加哥厨师图鉴」。

鲁蛇里奇

其中,最让人困扰的是卡米的表哥里奇(Richie, Ebon Moss-Bachrach饰演),明明是生活在21 世纪,却有个极度顽固的20 世纪的脑袋,不愿意改进改善,只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与莫名的坚持,还仗着自己是餐厅的老骨头,坚持不肯与餐厅新老板卡米合作,只会打人闹事、胡搞瞎搞。

里奇肯定是卡米所有员工中,最为恼人的一位,扯后腿、惹是非、帮倒忙,样样专精,绝对是卡米团队的最大绊脚石。当他有次不小心说出,不然我辞职好了,我在心中大喊,「太棒了,就是你,就是你才让所有的事情全部卡顿难行。」

但是,不得不说,这位讨人厌的里奇,表演得真好,抢眼到几乎快要盖掉主角卡米的光环,还好,饰演主角的Allen White 总是无奈地吊白眼、忧郁得有气场,才让整部影集不会因为里奇的强词夺理与荒谬无理而显得失焦。

忧郁的卡米

卡米崇拜哥哥米奇,但是却被哥哥拒绝加入芝加哥牛肉餐厅,不让他担任自己餐厅的厨师。于是,卡米只能另寻发展,最后,在纽约熬成一位米其林餐厅的明日之星,非常了得。

只是,哥哥米奇不明所以地自杀,离开人间,指定要由卡米继承餐厅经营。

这项继承看似是个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实则非然,卡米进入餐厅之后,马上发现这家牛肉餐馆根本是个烫手山芋。「大熊(the bear)」是这家混乱餐厅的隐喻,意味着一场危机。

于是,故事的第一集就是重整秩序的开始,卡米必须制定制度、让员工各司其职、让员工信服、同时还要筹措资金,才能掌握餐厅的餐饮安排与出入帐如此,他才能真正成为这家餐厅的拥有者,成为一位有能者,也就是一只掌握局势的大熊。

于是,「大熊」作为一个隐喻,从第一集到第八集,会不断调整,甚至反转。

平等的厨师们

为了重建秩序,卡米提拔刚进餐厅的希尼(Sydney, Ayo Edebiri 饰演),这位把卡米当成偶像的现代餐饮学校的毕业生,充满雄心壮志,却也因为太过年轻而经验不足。不过,希尼以知识和技术作为管理基石,还是将暴冲失序的餐厅渐渐引入秩序与兴隆。

在希尼的重建过程,尊重每位厨师的专业,以及共处在互助平等关系,是其中一种方式。希尼引进高级餐厅的厨房管理方式,让牛肉餐厅逐渐脱离芝加哥传统路边小餐厅的模式,逐渐转变为有特色餐点的专业餐厅。

在《大熊餐厅》的影集中,没有一位角色是虚设冗员,也没有一位角色不发挥极致,这也是为何这部影集如此好看,即使所有角色都不是熟悉的一线面孔,其表演的技术与风格,却极为精湛且有特色。

故事中的每位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真实人物,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问题与障碍,学习与成长。从第一集到第八集,只有短短四个小时,却可以让我们看到每位角色历经的挫折与改变,尤其卡米、里奇、希尼、甜点厨师马可斯、以及厨师阿姨蒂娜(Tina)。

餐厅与阶级

就在牛肉餐厅日渐走向秩序与兴隆,逐渐往高级与特色餐厅的方向前进,让20 世纪脑袋的里奇非常不高兴,他担心这个代表劳工阶级的大块牛肉餐厅,会走向劳工负担不起的高级中高餐厅。

卡米的牛肉餐厅座落在芝加哥的河北区(River North),大楼林立的富裕区域,街友与劳工于此并非容易生存,于是里奇很骄傲他们的餐厅可以为一般劳工服务,让低阶受薪阶级或打工族享受到美好食物。

但是,当重整之后的餐厅,必须面临涨价等问题,如此,变使得固执的里奇极为焦虑与反感。

滥用药品

毒品与滥用药品也是《大熊餐厅》的主题一环。我最喜欢第四集的〈狗狗们〉,把滥用药物的荒谬表现到极致,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也在一场荒谬的药物滥用过程,意外解开误解,也重整人际关系。

《大熊餐厅》充满着速度与焦躁,导演克里斯托弗斯托勒( Christopher Storer)以许多近距离的特写,强调时间的紧迫、焦急、与焦虑,营造出餐厅经营的紧凑与压迫感,同时也呈现出芝加哥牛肉餐厅的紊乱重重。

除了导演的镜头与故事的节奏,角色粗暴的语言与暴躁的脾气,也不断创造焦躁与速度,伴随着牛肉堡、香菜酱汁、浓郁芋泥、甜甜圈、巧克力蛋糕等等,与《主厨的餐桌》这类优雅的主厨影集非常不同。

在一般的「主厨」影集,我们享受的是食物的优雅与美味,但是,在《大熊餐厅》我们享受的是宛若急速赛车般的冲击美食,这样的组合,好似感官的滥用药品,让人不禁热爱,甚且上瘾,一次飙完八集,极度渴望下一季。

当然,观影前,请记得先填饱肚子,不然噗滋噗滋的芝加哥义式牛肉香味,肯定会让你的肠胃好焦虑,而加剧观影时的急速暴冲感,恨不得即刻冲出去买颗大牛肉堡配上冰啤酒。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