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兰博

剧情简介

法国导演劳伦·冈泰的新片《亚瑟·兰博》聚焦于一个充满争议的当代命题:网络身份与真实自我的撕裂。影片围绕年轻作家卡里姆·D(拉巴·纳伊·乌费拉饰)展开,他渴望在文学界获得成功,却因化名“亚瑟·兰博”在推特上发布的仇恨言论被曝光而陷入舆论风暴。随着双重身份的揭露,卡里姆不得不在公众的审判与内心的道德困境中挣扎。影片通过多线叙事,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身份政治、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一个急于成名的年轻人如何被自己的阴暗面反噬。

影评

《亚瑟·兰博》延续了劳伦·冈泰对社会议题的犀利洞察(如《课室风云》《编剧工坊》),将镜头对准了数字时代的人格分裂症候。拉巴·纳伊·乌费拉的表演极具层次感,从野心勃勃的作家到被全网猎巫的“键盘侠”,其角色弧光折射出当代青年在虚拟与现实间的迷失。影片的剧本巧妙利用推特时间线作为叙事工具,碎片化的信息流与角色线下生活的崩塌形成残酷对照,质问观众:我们是否都可能在匿名面具下释放另一个自我?

导演并未简单将卡里姆塑造成反派,而是通过其移民背景(北非裔法国人)和文学梦想的破灭,揭示系统性歧视如何催生扭曲的愤怒。索菲安·哈米斯饰演的出版商与安托万·赖纳茨的媒体人角色,则代表了资本与流量对个体命运的操控。影片的争议性或许正在于它拒绝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当网络暴力成为“正义”的代名词时,谁才是真正的“兰博”?

技术层面,手持摄影与社交界面投影的视觉设计强化了窒息感,但第三幕的节奏稍显拖沓。作为一部“后查理周刊事件”的法国电影,它比《悲惨世界》更尖锐地撕开了法兰西共和价值观的裂缝。当片尾字幕滚动时,那个未解决的问题仍在回荡:在点赞与举报之间,我们距离自己的“亚瑟·兰博”有多远?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