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自幼目睹的家族中过半人口过早地死于疾病。“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他所知不多。张仲景在《后汉书》中无传,最初提及此人的是西晋皇甫谧的著作,张仲景事迹又见于《宋校伤寒论序》。《宋校伤寒论序》引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但《名医录》此书在宋代之后就已失传。据此,他为南阳人,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因为《名医录》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诸史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清孙鼎宜认为,张机应为张羡[5]之误,章太炎反对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