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恐怖电影IMDb评分为:4.3 / 10,裡面的故事前提是改编自自火红的网路漫画(2011年作品),而这部漫画作品又以「玉水站鬼」都市传说为主要背景,至于这样的都市传说也来自于一桩在玉水站发生的一男一女跳轨诡异事件而掀起热议。玉水站之鬼的都市传说在韩国人内心中的地位应该就像是台湾人心中的「红衣小女孩」吧,大多数的韩国人都知道这样的都市传说。
至于《 玉水站之鬼 》这部电影评价好看吗?老实说我真的觉得《 玉水站之鬼 》这部电影有点可惜欸~以电影的规格来说,《 玉水站之鬼 》很努力使用Jump Scare在营造恐怖的惊吓点,只是在故事上的深度并没有我想像得深入,甚至故事之间的连结性也并没有如此运转得很好,虽然可以看的出来编剧导演想要表达的一些议题,不过观众对这些议题其实会更想要知道后续的发酵,然而《 玉水站之鬼 》以电影的规格来说缺少了一个完整性的故事,它像是把现在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情拼出来,然后告诉观众这个都市传说,如果《 玉水站之鬼 》的电影目的就是这样,那确实有达到这个效果,只是身为观众的我,会觉得故事好像没有说完。
总体来说,《 玉水站之鬼 》在几幕恐怖的画面应该会吓到不少观众,不过对一些恐怖片铁粉来说,很容易抓到Jamp Scare的点,就会变得不是那么恐怖;而对于我这种看恐怖片会希望有深度故事的人来说,《 玉水站之鬼 》确实可惜了这个题材。
电影-玉水站之鬼/玉水站之鬼-剧情大纲与介绍
《 玉水站之鬼 》剧情大纲为需要独家报导的记者娜英(金宝罗 饰),透过在玉水站工作的好友宇元(金宰铉 饰),得知了玉水站不断发生神祕死亡案件,金娜英便决定和宇元一起展开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娜英周遭竟开始不断发生怪事,玉水站似乎藏着什么骇人祕密……。
《 玉水站之鬼 》这部电影是日本经典恐怖片《七夜怪谈》编剧高桥洋参与製作剧本,郑永基导演表示自己参考了《咒怨》和《七夜怪谈》两部作品构思本作,确实在电影中会感受到一些《咒怨》《七夜怪谈》的元素,像是诡异的小孩,还有月台上长髮的诡异女子形象,强调着「冤魂冤死的那股强烈『怨念』」,整部电影在包装玉水站之鬼的方式是透过「诅咒」和「悬念」堆叠起来的,裡面有些谜团,谜团中也夹杂丑陋的人性,因此除了观赏时被一些画面惊吓,观众可以更着重于「怨念诅咒」形成的成因、牵连与发酵。
《 玉水站之鬼 》剧情评论-J-horror的病毒式诅咒
首先《 玉水站之鬼 》在包装「玉水站」这个车站的都市传说上,这个车站的视觉效果设计得还不错,冷冽蓝的滤镜罩着这个车站,尤其是电影一开头有着诡异的女人在月台上跳舞,前面这一段的前提故事真得很强劲,也为《 玉水站之鬼 》开启很大的「悬念」~任何恐怖片最棒的就是以这样强而有力的诡谲作为开场。然而,《 玉水站之鬼 》跟我想像中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手法用了很多的Jump Scare,就是那种突发惊吓,突然用突如其来的恐怖放大画面和音效吓观众。
用这样的手法并不是说不行,确实有几幕画面还不错,剧组在鬼的造型外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讲求恐怖感,然而,这些突发惊吓反倒有点抚平了恐怖氛围,这样说确实有矛盾,因为Jump Scare照理来说是在吓观众,不过我的意思是真正高招恐怖片在营造恐怖的手法是「挑起观众打从心裡发毛」的那种感觉,因为人的内心中对于「未知」「看不见」的东西是会莫名产生恐惧的,而不是突然一个鬼脸的出现让观众吓了那一秒然后就没了~所以在看完《 玉水站之鬼 》之后,你会觉得很妙的是,你会「永远」记得在月台上跳舞的诡异黑衣女(这一段就刻画得很成功),反倒不会是那好几个Jump Scare的画面,也就是说「诡异的人比刻意出现的鬼会更令人害怕」。
《 玉水站之鬼 》在叙述上非常J-horror的风格,如果你看过《咒怨》和《七夜怪谈》,你就会发现《 玉水站之鬼 》其实也很强调「诅咒」这个概念,一个怪谈的产生,然后让人去深探追究背后的谜团与原因,了解到「冤魂的怨念起始故事」,虽然这是日本恐怖片经典黄金公式,不过要做得好、做到再创经典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 玉水站之鬼 》这部电影其实有点小翻车,应该是说玉水站鬼背后的故事虽然需要去挖掘,不过这过程中总觉得不是很深入,就连结局的收尾都有点让我小错愕。
虽然我们从泰熙、宇元、娜英、入殓师这几个角色中拼凑出玉水站这裡以前是残忍没人性的孤儿院造成的冤魂,不过《 玉水站之鬼 》电影中间有一段时间有点是在重复一样的桥段,小孩冤魂出现、鬼指甲痕、有人死掉、娜英报导被拒绝这样的循环,儘管已经找到这些孩子的骨骸仍旧是没有让故事线收尾,这种感觉对我自己来说是有点像是等不到终点的鬼打墙之感(虽然这一点是要呼应到结局所留下的伏线和讽刺,不过因为结局结束的有点太过突然,可能有些观众会跟我一样一开始真的不是太能接受结局,关于结局部分可以往文章后面看,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而且我觉得比较可惜的是编剧导演在刻画「小孩冤魂诅咒」的视角,画面中会一直出现小孩鬼魂,但是这些小孩的过去怨念产生只有以短暂的画面被呈现出来,其他大部分是靠着娜英的调查、泰熙的记忆拼凑出来,这样的张力显得不是太足,小孩的遭遇很可怜(大人也很可恶),导演很显然是把故事着重在「大人的可恶」(下一段会讨论到),所以少掉冤魂对人类做出来的报復以及怨念,那种悬念不够。
《 玉水站之鬼 》剧情评论-玉水站鬼悲伤和失落
《 玉水站之鬼 》虽然不错的是有去讨论冤魂的痛苦,也是在缅怀那些冤死孩子们的故事,在故事上提到这些孩子会变成冤魂的痛苦,然而,就如同前面所提到,导演在冤魂背后故事的视角是採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去调查背后的事件和黑暗,这并不是说不行,而是在冤魂在玉水站的作祟并不是那么强而有力,即便我们知道三十多年前虐待儿童和贩卖器官的残酷,故事在最后也知道要强调出冤魂的冤屈想要被知道,不过关于冤魂所想要的,只有单纯给予「他们在报復」这样的答案。
前面有提到过,《 玉水站之鬼 》在「小孩的惨遭遇」VS「大人的贪慾世界」之间,选择刻画这世界的可恶和活该,这怎么说呢,导演是把玉水站鬼的背后故事对比到玉水站建立的讽刺,文章前面有讲过,《 玉水站之鬼 》很大的重点是在「咒怨(怨念的诅咒)」,《 玉水站之鬼 》内容有提到玉水站的建立是被掩盖三十年来的黑暗秘密,过去那些曾经「纯真」的孤儿,对比那些「邪恶」的大人,编剧导演巧妙地让原本纯真的孩童拥有着「毁灭性的仇恨」,比起这些玉水站鬼,很明显地那些牺牲他们性命的大人们更为险恶和令人害怕,尤其是在电影中那娜英的报社老闆,这角色带出玉水站建立时的黑歷史。
《 玉水站之鬼 》是透过现代时间故事线来刻画出不公正和严重虐待受害者所感受到的压倒性仇恨、以及寻求帮助的渴望,玉水站之鬼的冤屈是因为三十多年来的求助无门,就像是他们被埋在井底那样绝望无助,所以《 玉水站之鬼 》等于是研究一个人的愤怒可能造成的情感伤害创伤,所以《 玉水站之鬼 》中会有一句蛮重要的台词是关于「怨念迫使一个人勐烈抨击伤害你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意识到没有人会提供帮助,一旦人们意识到受害者,仇恨就会以可传播的诅咒形式蔓延到每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 玉水站之鬼 》电影中会有好几个角色身体上开始有那些指甲痕,这些指甲痕象徵着是怨念诅咒的扩展,而入殓师把这股怨念和诅咒传给别人的时候,他就告诉宇元说「要把诅咒传给别人,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要知道他们的故事和名字」,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宇元为什么会这样自私把诅咒传给娜英,可是透过宇元这样做的情节,事实上是编剧导演想要呈现出过去那些被埋在井底的孩子们那种求助无门的绝望,如果可以,他们也想要找别人代替他们死,这样的遭遇,他们也想要找别人来替他们承受,他们怨恨的是为什么会是他们?于是《 玉水站之鬼 》也就巧妙地转折到娜英她老闆这角色上的故事了~
《 玉水站之鬼 》剧情评论-留下来的人也别想活
《 玉水站之鬼 》中娜英的老闆其实也知道玉水孤儿院曾经发生过的事,老闆自私腐败,她现在想隐藏冤魂的故事,不想因为自己的利益而透露真相,她过去没有机会报导过去那口井的故事,她把怒气发洩在娜英身上,甚至在新闻中删除娜英的名字,还要求她辞职。娜英这角色的故事线是牵起老闆和玉水站鬼的桥樑,也串起三十年前的黑歷史~而在三十年后,娜英的老闆也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让自己被诅咒给吞噬。
一开始我真以为《 玉水站之鬼 》是一种「伸冤」的故事,但看完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事实上是在讲「怨念扩散」的刻画,这该怎么说呢,娜英这个角色是个记者,她写下的玉水站鬼的故事造成火红热搜,在某种程度上,娜英是成为那个扩散怨念的根源,因为几乎大众都知道这个诅咒和故事,可是入殓师有说过,诅咒的转移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孩子们的故事和名字,因此透过网路的扩散,娜英也把这样的媒介桥樑跟外界给搭建起来,说白了,孩子确实并不是想要得到什么正义,而是想要透过娜英这个人来扩散他们可以找到散播诅咒的对象,最后有种是「留下来的人也别想活」的概念,孩子们可以找的对象就可以越来越多。
这一点也呼应到前面有讲到的,「怨念迫使一个人勐烈抨击伤害你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意识到没有人会提供帮助,一旦人们意识到受害者,仇恨就会以可传播的诅咒形式蔓延到每个人」,这群孤儿院的冤魂们,就是在散播和播下「怨念」的种子到人间。
《 玉水站之鬼 》结局:所以「玉水站鬼」都市传说一样无解?
《 玉水站之鬼 》在结局上确实感觉好像就永远是个都市传说,在结局中娜英把诅咒转移给老闆,在结局中电影有着蛮大的讽刺感,娜英讽刺了老闆追求利益的自私,所以利用「诅咒转移」这件事来测试老闆是不是有在骗她,毕竟如果老闆知道孤儿院和井的故事,那老闆理当就会知道如何解开身上的诅咒,如果老闆没有骗她,那她后续就不该让娜英停止继续追踪真相,要把娜英找回来找到解开诅咒的需求。《 玉水站之鬼 》最终留下一个看似有点开方式的结局给观众去做后续的想像~又或者是想要安爬排续集的铺陈?
当看到《 玉水站之鬼 》结局时,真的会觉得结束得很突然,但就如同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这部电影在刻画的不是帮冤魂伸冤,而是在刻画「怨念」的形成,在娜英和老闆这条故事线中,娜英就像是在井底的那些小孩那样被老闆给压榨到乾,因为求助无门四处被逼到绝境,而心中对于散播怨念这件事也没有在客气的,《 玉水站之鬼 》结局俨然成为一种讽刺,最终怨念和诅咒不管怎样,始终都会破土而出,每个人都逃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