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幕上响起熟悉的《男儿当自强》旋律,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一袭长衫立于广州街头,徐克镜头下的晚清中国顿时鲜活起来。这部1992年的武侠经典《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用拳脚刀枪划开了中西文明碰撞的火花。
开篇字幕「剧中历史人物、事件,乃作演义式演绎」的声明,恰似给观众递上一把钥匙——这不是历史教科书,而是一幅用武侠笔触绘就的晚清浮世绘。白莲教徒高喊「刀枪不入」冲击洋人使馆的场景,与黄飞鸿用无影脚踢碎迷信的镜头交织,构成最辛辣的时代隐喻。
广州十三行码头蒸汽船与木帆船并泊,穿西装的买办和扎辫子的苦力摩肩接踵。徐克用这些细节堆砌出一个正在解体的旧中国:茶馆里说书人将台湾说成「东瀛小岛」,白莲教众把显微镜当「摄魂妖器」,愚昧与恐慌在街头巷尾蔓延。当甄子丹饰演的提督纳兰元述甩出浸湿的布棍,那破空之声仿佛抽打在停滞的时代表皮。
关之琳饰演的十三姨成为绝妙的文化媒介。她教黄飞鸿跳华尔兹时踩脚的窘迫,尝试狗肉火锅后的狼狈,这些喜剧桥段下涌动着文化认同的暗流。最精彩的莫过于英国领事馆那场戏:孙文手持西医手术刀,黄飞鸿捻着中医银针,两人合作完成麻醉手术时,围观洋人瞪大的眼睛里,倒映着文明对话的可能性。
影片对「自强」的诠释远超拳脚功夫。当黄飞鸿发现白莲教徒的「神符」不过是洋枪打不透的钢板,当陆皓东悲叹「四万万人都是奴才」时,真正的武功秘籍早已写在孙文带来的《物种起源》扉页上。纳兰元述临死前撕毁的布条,飘落成变革时代的注脚——有些束缚,必须用思想而非武力来打破。
三十年后再看这部武侠片,那些飞檐走壁的招式依然精彩,但更震撼的是徐克埋藏在打斗中的文化叩问。当黄飞鸿用竹梯对抗火枪,用狮头抵挡刀斧,这些视觉奇观本质上都是古老文明面对现代性的挣扎。影片结尾朝阳中飘扬的青龙旗,预示着一个民族在阵痛中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