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北京人艺镇院之宝《天下第一楼》再度飘香首都剧场,从5月持续"开席"至6月2日。这部被誉为"饮食版《茶馆》"的经典话剧,用一盘烤鸭道尽百年沧桑,让观众在色香味俱全的舞台盛宴中,品味命运沉浮的人生况味。
1988年首演至今,这部由何冀平执笔的京味儿大戏已香飘37载。舞台上"福聚德"的兴衰史,恰似一面棱镜,既映照出老北京饮食文化的精髓,又折射出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正如导演闫锐所言:"当厨师的酸甜苦辣咸遇上人生的悲欢离合,一盘菜就成了最生动的人间寓言。"
三代演员的更迭让这部戏焕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从谭宗尧、林连昆等表演艺术家奠基,到杨立新、王长立等中生代接力,如今王雷、雷佳等新生代挑梁,就像老字号传承秘方,每一代都在经典中注入新的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演员转型导演的闫锐,在参与第552场演出时感慨:"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要让百年前的人情世故,在今天观众心里重新活过来。"
最新版本中,"尊严"二字被淬炼得愈发闪亮。王雷塑造的卢孟实将"厨子"身份演绎出士大夫的风骨,雷佳诠释的堂头常贵在卑微处绽放人性光芒。而原雨饰演的玉雏儿,则打破传统女性刻板印象,以御厨般的智慧在男性江湖中烹出自己的味道。这种对尊严的多元诠释,让经典作品始终保持着与当代观众的对话能力。
有趣的是,该剧与北京烤鸭文化形成奇妙互文。剧中"鸭子上架"的行业黑话,"一鸭三吃"的烹饪哲学,恰是老北京商业智慧的活化石。有观众笑称:"看完戏直奔全聚德,吃的不是鸭子,是百年前的人间烟火。"
正如老字号讲究"文火慢炖",人艺艺术家们也以匠人之姿熬制着这锅戏剧老汤。当大幕拉开,烤鸭香气仿佛穿透时空,提醒着每个观众:舌尖上的味道会消散,但人性尊严的滋味永远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