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之道:一场颠覆想象的黑色幽默盛宴,天才与疯子的界限在此模糊

2025-06-26 08:33:31

对恐怖片向来敬而远之的我,却对香港老式鬼片情有独钟。《开心鬼》里黄百鸣顶着爆炸头的滑稽模样,《暂时停止呼吸》中林正英手持桃木剑的飒爽英姿,构成了童年记忆里最安全的惊悚体验。可这个夏天,冷气十足的影院里飘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鬼魂,吸引着追求刺激的观众——或许正如那句老话:恐惧才是人类最原始的兴奋剂

当《鬼才之道》的片头亮起时,我正狼狈地啃着路边摊的卤肉饭冲进影厅。打工的检票员好心指路,却让我恍惚觉得闯入了某个阴阳交界处。这部筹备三年的电影确实带来了全新视角:原来鬼魂们也在恐惧——他们害怕被时代遗忘,害怕失去"做鬼的资格"。就像李世民游地府需要判官笔录,我也迫不及待想记录下这个颠覆认知的鬼世界。

影片用三个女鬼的困境,精准刺中了当代社会的生存焦虑。凯萨琳是典型的电视时代幽灵,她最擅長从雪花屏里缓缓爬出。可当智能电视取代传统显像管,她的出场总带着时差——就像过气的综艺明星,连吓人都赶不上直播节奏。而洁西卡这样的数字游魂虽然称霸流媒体,却要时刻提防观众的二倍速快进。最有趣的是新生代"同学",这个在Ins滤镜里修炼的鬼魂,连吓人都要讲究构图美学。

这些鬼魂的困境何其眼熟?电视被网页取代,短视频又颠覆长视频,每个时代的弄潮儿都可能变成下一代的搁浅者。当算法开始决定鬼魂的KPI,连阴间都卷得令人窒息。我们何尝不是在重复着相似的剧本?职场要求你既要有个人特色又要团队协作,社交平台逼迫你持续输出独特人设,教育体系一边喊着因材施教一边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人——做人不让,做鬼更难

散场时握着片方准备的发糕,粉红色米糕在路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我突然意识到,这部电影最恐怖的不是jump scare,而是银幕内外如出一辙的生存法则。当手机屏幕映亮麻木的面孔,我们和那些拼命刷存在感的鬼魂,究竟谁更可悲?或许正如电影暗示的:在这个注意力即货币的时代,活人与鬼魂的界限,早比我们想象的更模糊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