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斌回归舞台:站在麦克风前找回自我,冰与火的试炼终见归属

2025-08-22 08:06:38

琥珀色的墨镜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暖的光晕,仿佛将时光凝固在了某个永恒的瞬间。这副来自Loewe的配饰,恰如其分地衬托出艺术家特有的气质——既复古又前卫,既沉稳又充满张力。当黄奇斌戴上它时,仿佛与音乐世界建立了一种无形的连接,那是属于创作者的独特频率。

回忆起那段声带受损的黑暗时期,黄奇斌的语调依然带着些许波动。“声音就是歌手的生命线,”他缓缓说道,“当我站在录音室门口,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那种不确定感几乎要将我吞噬。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达到曾经的高度,甚至怀疑是否还能完整唱完一首歌。”然而当第一个音符从喉咙里流淌而出,所有的疑虑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那一刻我明白了,这里就是我的归属。音乐从未离开,它一直在那里等待着我。”

橘色短袖上衣与灰棕色毛衣的叠穿搭配,黑色西装裤的利落剪裁,再加上Prada与Loewe的单品混搭,勾勒出一个多面向的艺术工作者形象。这些服饰不仅彰显时尚品味,更像是一层保护色,让创作者能够在不同身份间自如切换。

在音乐事业暂时停摆的那段日子,黄奇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省之旅。“当你最珍视的东西可能失去时,你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坦言那段时间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每个方向都充满未知。“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从音乐创作到镜头表演,我一步步重新建构着自己的艺术身份。现在的我,能够将歌唱表演化,也能将音乐戏剧化,这种多维度的创作方式让我的艺术表达更加完整。”

2025年夏天的回归舞台,被黄奇斌形容为“一场久别重逢的狂欢”。他笑着引用刘德华在《呖咕呖咕新年财》中的经典台词:“兄弟,你们都回来了。”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团队和歌迷的深情告白。

最新单曲〈若无你我欲去佗位〉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黄奇斌参与演出的电影《96分钟》。这首歌不仅探讨人生选择中的无奈,更深刻地刻画了生命中的迷茫时刻。“在拍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是每个角色在面临人性考验时所做的抉择。”黄奇斌解释道,“歌词中'够了,其实谁又能做选择'这句,就是想表达那种身不由己的处境。有时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我们变得别无选择。”

缎面衬衫的光泽与Prada皮鞋的质感相得益彰,Symbole太阳眼镜则为整体造型增添了一抹神秘感。这些服饰单品不仅衬托出艺术家的气质,更仿佛是他多元创作身份的具象化呈现。

谈及个人经历中与这首歌最为契合的时刻,黄奇斌分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年祖母去世后,每次回老家总会感到一阵茫然。以前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她,现在这个习惯突然失去了对象,那种'该去哪里'的失落感格外强烈。”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事业方向的抉择,小到外卖app上习惯点的永和豆浆突然歇业。但无论如何,那种空落落的感觉都是相通的。”

与导演殷振豪的MV合作,每次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之间似乎找到了一种默契,不需要过多沟通就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黄奇斌兴奋地表示,“这次的剧本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用一个我从未想过的故事来诠释我的音乐,这种创作上的碰撞令人欣喜。”

在“茄子蛋”休团期间,黄奇斌通过戏剧表演发掘出了新的创作能量。无论是《正港分局》中需要掌握泰拳的卧底警察,还是《小雁与吴爱丽》中温暖贴心的学弟角色,都让他体验到了不同的人生面向。“戏剧和音乐其实是相通的,”他分享道,“从歌手到演员,我在声音表达上具有优势;从演员到歌手,又能借用表演的感知来丰富歌曲诠释。这种跨界的体验让我的创作视角变得更加宽广。”

凭借《小雁与吴爱丽》获得台北电影奖最佳新演员提名,黄奇斌对戏剧领域的发展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与其设定具体目标,不如说我很享受每次表演的过程。无论是音乐还是戏剧,那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总是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够持续这种感动,并通过表演将这份感动传递给观众。”当被问及想挑战的角色类型时,他笑道:“今年35岁,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演高中生?其实我对特定类型没有设限,只要有缘分的剧本和团队,任何角色都愿意尝试。”

作为处女座,黄奇斌坦言对自己要求严格,这种完美主义曾给他带来不少压力。“后来我逐渐明白从容的重要性。作为表演者,在舞台或镜头前应该展现出游刃有余的状态,这才是对观众负责的表现。”这种成长与蜕变,让他逐渐找到了艺术创作与自我要求的平衡点。

以个人身份重返乐坛,黄奇斌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最重要的是能够继续用音乐与歌迷交流。什么排行榜、成绩单,这些框架已经不再困扰我。我坚信只要认真做音乐,总会有人愿意聆听。付出的真心和努力终会得到回响。”如果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句话,他会说:“当你走过了,那些都是来时路。每一步都是必经之路,每一个脚印都值得珍视。”

在拍摄现场,黄奇斌的每个动作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那种经过淬炼后的从容,那种跨越低谷后的坚定,都在诉说着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故事。琥珀色墨镜后的目光,既温暖又坚定,仿佛已经准备好迎接任何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黄奇斌对泰国网红侏儒河马“弹跳猪Moo Deng”的喜爱,展现了他私下可爱的一面。“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小型哺乳动物,”他笑着说,“在泰国旅行时看到这个摆饰就爱不释手。”甚至特意请朋友定制了相关图案的服装,这种反差萌让人看到艺术家严谨外表下的童真一面。

在音乐品味上,黄奇斌特别提到了沈文程1998年发行的〈五月十一彼下埔〉。这首多语种创作专辑的同名歌曲,因为每年5月11日下午都会出现歌词中描述的气象现象,被歌迷定为“国际沈文程日”。2025年,这首歌陪伴黄奇斌和团队度过了整个电影拍摄期,成为那段创作时光的背景音乐。

此外,《进击的巨人》也是黄奇斌近期的心头好。“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宇宙观,”他分享道,“最近早上泡完咖啡,总会看两集当作早餐伴侣。优秀作品的能量确实能让人整天都充满活力。”这种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欣赏,也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从声带损伤的阴霾中走出,到跨足戏剧领域获得认可,再到以个人身份重返乐坛,黄奇斌的艺术之路仿佛一场精彩的蜕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与收获,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如今多面向的创作身份。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还会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作品,用音乐和表演继续感动每一个愿意聆听的灵魂。

艺术家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坎坷与挫折,那些迷茫与抉择,最终都化为创作的养分。黄奇斌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失去反而能让我们获得更多,停顿反而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能够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当最后一道拍摄灯光熄灭,黄奇斌摘下琥珀色墨镜,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那些曾经困扰他的疑虑与不安,如今都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这个属于创者的新时代,他已经准备好用更多元的身份,更丰富的作品,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