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鲁长山:他能否真正赢得柳八爷的信任?

2025-09-04 08:15:48

深山里的雾气还未散尽,一个身影踏着露水悄然出现在杨树庄的密林深处。这人便是鲁长山,他此行肩负着重建抗联队伍的重任,而目标直指传说中隐居于此的柳八爷。林间小道蜿蜒曲折,仿佛预示着这次会面的艰难。鲁长山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尽管前路未知,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必须为抗联争取到这支潜在的力量。

柳八爷的居所隐藏在杨树庄最僻静的山坳里,几间木屋被高耸的树木环绕,若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当鲁长山叩响那扇斑驳的木门时,院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后传来一声低沉的询问。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柳八爷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眼神中满是怀疑与审视。这些年来,冒充抗联名义前来试探的人不在少数,他早已练就了识人的火眼金睛。

鲁长山不卑不亢地说明来意,柳八爷却只是冷笑一声:“抗联?这年头什么人都敢打着抗联的旗号招摇撞骗。”他作势就要关门,鲁长山急忙伸手挡住,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函。那是抗联领导亲笔书写的推荐信,上面还盖着鲜红的印章。柳八爷接过信函,仔细端详每一个字迹,每一个折痕,脸上的神情渐渐由怀疑转为凝重。

就在这时,林间忽然传来窸窣声响,柳八爷猛地将鲁长山拉至屋后,示意他噤声。几个伪军打扮的人从林间小路走过,嘴里还嘟囔着搜捕抗联残部的命令。待脚步声远去,柳八爷长舒一口气,对鲁长山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他低声说道:“这些日子鬼子查得紧,不得不防。”鲁长山会意点头,二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

柳八爷将鲁长山引入内室,沏上一壶浓茶,二人促膝长谈。鲁长山详细讲述了抗联目前的困境和重建队伍的迫切性,柳八爷静静听着,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当谈到武器匮乏时,柳八爷站起身,走向墙角的柜子。他取出一串钥匙,打开一个看似普通的木箱,里面竟是满满一箱枪支保养油和擦拭工具。“这些都是老朋友了,”柳八爷抚摸着工具轻声说道,“当年从东北军带出来的,一直舍不得丢。”

随着谈话深入,柳八爷终于彻底放下戒心。他带着鲁长山来到后院的一处隐蔽地窖,当窖门开启时,鲁长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地窖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式枪支,从步枪到手枪,甚至还有几挺轻机枪,全都保养得油光锃亮。“这些本是我留着防身的,”柳八爷感慨道,“如今能用在打鬼子正途上,也算值了。”他当即表示不仅要将这些武器全部捐出,还会派人协助运输到抗联营地。

与此同时,野马滩的老驴子也在积极行动。这个性格豪爽的汉子在村里很有威望,他挨家挨户动员青年参加抗日队伍。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老驴子站在石碾上慷慨陈词:“小鬼子欺压咱们的日子该到头了!好男儿就当保家卫国!”村民们群情激昂,很快就有二十多个青年报名参加。这些年轻人中有的刚刚成家,有的还是家中独子,但国难当头,他们都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老山东看到这支新组建的队伍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有这么多热血青年愿意投身抗日,担忧的是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田小贵手里只有从家里偷偷拿出的二十条枪,训练时甚至要轮流使用。更棘手的是,弹药匮乏到每人只能分得五发子弹,还是老山东东拼西凑来的。这样的装备状况,真要遇上战斗根本不堪一击。

田小贵整日愁眉不展,他深知不能再向父亲求助。何家虽然是当地大户,但多次购买大量枪支势必引起怀疑。一天深夜,田小贵突然想起父亲曾经提过的往事:东北军撤退时,不少军官带着武器潜藏民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曾任旅长的柳八爷。据说此人隐居在杨树庄一带,手中掌握着大量军火。

老山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决定冒险一试。他取出多年积攒的金条,这些原本是准备用于购买粮食的储备金,如今形势所迫,只能先解决武器问题。次日拂晓,老山东独自一人踏上前往杨树庄的路途。山路崎岖难行,他却步履如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这些年轻人搞到枪支。

柳八爷的住所远比想象中隐蔽,老山东在密林中辗转多时才找到那座院落。他连续叩门许久都无人应答,情急之下只得翻墙而入。院内静得出奇,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老山东压低声音喊道:“葱山小白马托我来谈生意!”这是道上的暗语,意味着有大买卖要谈。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原来是张木匠前来修理门窗。老山东只得匆忙从后门离开,但他没有走远,而是在林中潜伏下来,决心要等到柳八爷现身。夜幕降临时,果然看到柳八爷悄悄出门,老山东悄无声息地跟在后面。让他意外的是,柳八爷竟是去探望一位病重的老人,还声称这就是真正的柳八爷。

老山东明知有诈却不点破,顺着柳八爷的话说明购枪的来意。果不其然,对方一口回绝。老山东佯装失望离去,实则藏在暗处观察。只见柳八爷在老人床前低声交谈片刻,便匆匆返回住所。这一夜,老山东露宿山林,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次日清晨,老山东再次造访柳八爷住处,却见院内搭起灵堂,说是柳八爷昨夜暴毙。老山东心中冷笑,坚持要开棺验尸。正当争执不下时,真正的柳八爷终于现身。老山东直视着他的眼睛说道:“八爷,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是野马滩的老山东,这些枪支不是为我自己,是为了打鬼子的兄弟们。”

柳八爷目光如炬地盯着老山东,突然问道:“你可知陆有德?”老山东从容应答:“东北军第七旅旅长,民国二十二年长城抗战时率部死守古北口,身受重伤仍不肯后退。”柳八爷闻言神色震动,又连问几个细节,老山东都对答如流。这些往事若非抗联同志不可能知晓得如此详尽。

柳八爷长叹一声,命人打开棺木。令人震惊的是,棺材里整齐摆放着的不是尸体,而是各式枪支弹药,甚至还有几箱珍贵的手榴弹。“这些本是我留着防身的,”柳八爷感慨道,“如今交给你们打鬼子,总算物尽其用。”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取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金条塞给老山东,“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年纪大了不能上前线,这些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老山东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柳八爷的手。这一刻,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共同的抗日信念而心心相印。柳八爷不仅答应派人将武器运送上山,还提供了几个军火藏匿点的信息。这些地点都是东北军旧部秘密设置的,里面存放着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

当老山东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野马滩时,田小贵和青年们欢呼雀跃。更令人惊喜的是,柳八爷派来的向导不仅熟悉山路,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自愿留下帮助训练新兵。在这些老兵的指导下,青年们的军事技能快速提升,队伍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这段经历在抗联队伍中传为佳话。它不仅体现了抗日志士们的智慧与勇气,更彰显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决心。无论是隐退山林的军官,还是普通农民,在国家危难时刻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种全民抗战的精神力量,最终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枪支问题解决后,抗联队伍如虎添翼。他们在山林中开展游击战,不断打击日伪军的补给线,成为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而柳八爷后来也多次为抗联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他的住所成为抗联秘密联络点之一。这段传奇般的相遇,不仅解决了武器匮乏的燃眉之急,更促成了抗日力量的又一次重要集结。

深山中的那次会面,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因为共同的信仰而结下深厚情谊。这种在民族危亡关头显现的人性光辉,正是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每一把交付的枪支,每一颗传递的子弹,都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 选择主题 ==--